聚焦
-
将门好女 薪火相传——全国道德模范甘公荣的三句人生信条
清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室里,67岁的甘公荣静静坐在讲台上。投影仪亮起,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出现在幕布上:年轻的甘祖昌将军身着短裤赤脚站在水田里,手里攥着水稻教身旁的女儿插秧。这张拍摄于1970年的照片,记录了一个将军对女儿的言传身教,也开启了今天这堂特殊的家风课。
-
全国道德模范吴天一:医者仁心照昆仑
从钻研高原病防治到探索高原康养,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推动高原医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用漫长艰辛的奋斗历程,向世人展现出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今年5月,吴天一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
全国道德模范徐淙祥:50余年躬身科技种粮一线
这位古稀之年仍坚守在生产一线的种粮大户,早年已是远近闻名的“徐劳模”。今年5月,徐淙祥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黝黑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徐淙祥用50余年的光阴践行着最初的承诺:“我这一辈子就想着如何用科技让乡亲们多打粮,增收致富。”
-
牡丹之都吹拂文明新风——山东菏泽文明创建一线见闻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菏泽工业基础较弱,曾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短板突出等问题,长久以来都是山东省内的“帮扶对象”“突破重点”。10余年来,菏泽迎难而上、不等不靠,不仅经济总量完成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跨越,而且实现城市建设大提速、农业农村大变样、人民生活大提质。
-
广东高州根子镇:红荔飘香时 乡风润人心
荔枝树下,人心由“散”变“聚”。尝到了抱团的甜头,农户们干劲更足了,大伙儿不再为自家荔枝销路发愁,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改良品种、科学养护上,齐心协力提升鲜果品质。目前,根子镇已有从事荔枝产销相关的合作社93家,全镇荔枝种植面积约7万亩,荔枝产业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
-
守护南海“生态明珠”——三沙市创新海洋协同保护模式观察
从西沙北岛银滩新生海龟破壳入海,到永乐龙洞300.89米深处传回科研数据,再到永兴岛海域14.3万株珊瑚构筑“海底雨林”……海南省三沙市创新构建“保护机构+渔民+科学家”协同保护模式,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立体化海洋生态治理新路径。
-
张伯礼:科技创新重塑传统中医药
当传统中医药遇上现代数智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领衔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就能找到答案。这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个落户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运行五年来一直奔跑在创新前沿。
-
“干群共建”激活边城文明细胞
抚远是我国大陆最东端的城市,因“最早迎接太阳”而闻名,素有“华夏东极”之称。近年来,抚远市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5月23日,抚远市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边陲小城焕发出新活力。
-
从乡村课堂到国际舞台!这个“文明家庭”用志愿行动传递爱与文明
近日,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名单公布,热心公益与文化传承的郑州市民王雪一家入选。从践行文明家风到投身志愿者服务,再到参加国际家庭文化交流,王雪一家展现出了新时代家庭的榜样力量。
-
特色山乡小学飘来中药香
八段锦、土家摆手舞是这所位于大巴山南麓、海拔约1500米的山乡小学大课间操的固定项目。黄水镇小学所属的石柱县是土家族自治县,摆手舞是土家族的民族传统舞蹈。而选择八段锦作为大课间操的另一固定项目,则是源于学校自2016年起致力打造的民族中草药科普园,以及以科普园为依托的中医药特色教学。
-
“五育”并举 广东这所中学向美而生
走进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绿荫怀抱中,文明的气息在校园里静静涌动。近年来,该校深耕文明校园建设,着力探索学生德育管理的人性化、系统化、智能化工作,指导成立20个学生社团,把学生社团作为落实“五育”的重要途径,以艺术育美,以情怀育人,助力求真、向善、臻美时代新人的培养。
-
“家门口”唠嗑队把党的温暖唠进农牧民心窝里
乌逊嘎查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近日,这里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在这个由蒙汉群众共同生活的村落里,蒙古族长调与汉族民歌一同传唱,那达慕大会与春节庙会是村民共同的文化盛宴。
-
江苏太仓电站村:奏响金仓湖畔“文明田园曲”
电站村创新构建“行走的文明实践圈”,形成4.3公里文明风景带;创新“文明公社、睦邻小家”品牌,建成23个主题楼道“睦邻点”,实现文明实践从“景点”到“楼道”的全域渗透。从生态田园到文明高地,电站村正以物质精神双轮驱动,绘就现代化新农村的文明长卷。
-
贵州龙里:院坝会里看“文明之光”
背街小巷换新颜,文明花开满城香。从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到今年5月23日入选全国文明城市,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的文明蜕变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文明创建中的群众自觉行动。
-
呼和浩特:文明可触 幸福可感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持续深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呼和浩特市深化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推进移风易俗,擦亮“青城有礼”“青城有爱”品牌,开展北疆文化提升行动,打造博物馆之城、雕塑之城、艺术之城、现代文明之城;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六大产业集群”量质齐升,城市环境不断优化。
-
新华鲜报丨树价值标杆!这些典型照见精神文明之光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23日在京召开。会上,包括李志强在内的60名(组)同志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39名(组)同志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一批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社会认可的先进个人脱颖而出。
-
202个全国文明城市(区)、60名(组)全国道德模范等受表彰
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202个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授予3316个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授予4688个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授予798户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称号,授予890所学校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授予60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239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党的二十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党的二十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推动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精神面貌更加昂扬,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
文明乡风入心坎 村民日子好起来——多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观察
岭南古村的文化延续、边陲村寨的火塘共话、苏北乡村的志愿温情……近年来,广东、云南、江苏等多地立足地域特点,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让古村落焕发新生、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让群众生活更加和谐。
-
向着美好生活进发——江苏、浙江、河北部分文明城市创建探访
多年来,江苏苏州、浙江湖州、河北平山县等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从群众关注关切入手,把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在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中增进共识,向着美好生活进发,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