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行记|“豆腐村”里的“共富经” 有且不仅有豆腐-乡行记-新华网

乡行记|“豆腐村”里的“共富经” 有且不仅有豆腐

  2022年以来,黄山市屯溪区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对南溪南进行了品质提升,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形成“以清开局、以拆破局、以整提升、以管促效”的村庄环境整治路径。村庄环境变美了,吸引了很多“新村民”的到来。《乡行记——新时代中国乡野调查》南溪南篇(下),让我们一起看如今的南溪南,如何建立健全共融共富模式,带动强村富民。

乡行记·新时代中国乡野调查|“大黄山”下的古村机遇:“创意食尚”南溪南

  新华网记者 黄浩

  “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简练、大气的院落留白,让徽派古建筑的视觉效果充分延伸,塑造出风雅、开阔的空间意境。看起来简单的模样,却藏着无限的可能。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徽派古建筑富集的黄山各地巧妙地将这种“留白美学”活化为传统村落的建设逻辑。近年来,通过“古村留旧”“生态留绿”“开发留白”等举措,力图将传承千年的徽州古韵打造成兴盛当代的美学样本。一幅全新的“新安山居图”画卷正徐徐展开。

  “留白式的发展”究竟给黄山的传统村落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新华网“乡行记”栏目组沿新安江而上,走入西溪南村和南溪南村,在被喻为“黄山母亲河”两侧传统村落的变化细节中,试图还原当代“新安山居图”的绘制路径。

  今日播发“‘创意食尚’南溪南”。

  “出则都市繁华,入则古村田园。”吴小平说,这是他在跟吴志明反复交流村建工作经验后,双方得出的共识。

  吴小平是南溪南村的党支部书记,吴志明是西溪南村的党总支书记。共同的姓氏从一个独特角度显示着两个“溪南”古村之间微妙的关系。

  同样都是吴姓大村,同样是传承千年的古村,同饮新安江一江水……不同的是,西溪南开发较早,在享受如织游客带来的文旅产业红利时,南溪南还在考量如何才能把相近的古建和文化资源开发出来。

  2022年7月,南溪南和西溪南两村签署协议,开始结对共建。初衷就是,让南溪南尽快发展起来,让新安江畔两颗“溪南明珠”交相辉映。

  从这一年开始,两村部分村干部互相挂职,联合开展创意活动,定期开展乡村运营交流会,共建乡村振兴美学小组……

  吴小平说,通过共建,南溪南坚定了“留旧”,保护古村肌理和“微改造”开发的理念已经深达每个村民心中;持续“留绿”,通过环境改造和“美丽庭院”评比,让村子整体靓丽起来;在创意开发中,不断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

  “和西溪南相比,现在‘入则古村田园’已经进入开发正轨,但南溪南必须走一条和西溪南不一样的路。”吴小平说,平时他喜欢一个人绕着村子走走。看村里的几十幢古民居,看村头的那两座古牌坊,更是在盘算着村子的未来。最终,南溪南集体决定把豆腐作为发力的一个核心点。

  南溪南是黄山市内远近闻名的豆腐村,古法豆腐制作技艺在这里已经传承了800多年。近年来,该村致力于把豆腐作坊打造成“放心坊”“美丽坊”“致富坊”。

  位于村中心的汪家豆腐坊就是南溪南“三坊”的典型。

  汪敬耀和程年君这对“80后”夫妻是汪家豆腐店的主人。2016年,他们回村创业。为了让游客可以看到完整的古法豆腐制作工艺,他们第一批在豆腐坊外墙安装了玻璃,实现了“明厨亮灶”。程年君说,豆腐制作更透明,“汪家豆腐”的品牌也更响亮了,许多游客和周边市民纷纷前来购买豆制品。2023年毛收入有100多万元。

  在“明厨亮灶”的背后,游客看不到的地方,村里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支撑了豆腐产业的发展。

  “以前村里流传着一句话,南溪南地上有条‘污水龙’。”吴小平坦言,“污水龙”指的就是做豆腐产生的污水。他介绍,为了化解这一污染难题,一方面村里集中开展了代替燃煤锅炉行动,升级改造豆腐作坊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向上积极争取1500多万元专项债资金,实施“整村雨污分流”项目,将豆腐制作产生的污水装进管网,让“污水龙”的顽疾得到根治。

  “现在全村有已有新式豆腐作坊23家,带动了200余人的就业。”吴小平说。

  豆腐产业的兴起,让南溪南看到了特色美食的潜力。

  思路起于豆腐,却不止于豆腐。美食文化的IP还可以提升。记者了解到,南溪南村集体租赁了村内10栋闲置房屋,引进第三方运营团队上海蓝镇文旅,围绕豆腐村的主题,共同打造了南溪南“食尚街”豆腐特色文化美食项目。

  卓文的小食堂就是“食尚南溪南”项目引入的业态。当地人热情地称呼卓文为黄山的“洋女婿”。这个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90后”小伙子,特别喜欢徽菜,一有空就向当地名厨学艺。他把西餐做法融入徽菜,创新了“臭鳜鱼披萨”等菜品。这道“臭鳜鱼披萨”,2023年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粉丝。卓文爱人邱桐说,现在几乎每天都会有粉丝慕名前来品尝。

  除了卓文的小食堂,南溪南“食尚街”一期项目对外运营以来,已经形成了幸福豆茶铺、种豆得豆小吃店等十余家美食业态。

  吴志明说,“古村活化+美食IP+创意运营”,这是南溪南自己的模式。但吴小平并不满足于此,“不仅要引流,让更多的人到南溪南来,更要让南溪南的豆腐产业走出去。”

  吴小平介绍,目前村里已经成立了乡村振兴强村公司——黄山幸福篁南集体经济管理有限公司,设立豆制品品牌,统一包装销售,从本地市场逐步延伸到网络销售。公司成立后,已有“小阿东”“花山谜窟”“千里”“菱络小馋猫”等多个茶干品牌推向全国市场。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南溪南仅豆腐产值一项就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

  更为关键的是,一个豆腐产业,一条“食尚街”,让南溪南理顺了“村民、村集体、强村公司、社会企业”这四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吴小平说,这对南溪南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此次采访调研中,吴志明和吴小平都反复强调,对古村未来的发展,在资源和规划上要留有余地和接口。这是“后发优势”。

  事实上,两颗“溪南明珠”和黄山其他数百个传统村落一样,还有一个更宏大的发展视野和机遇——“大黄山”。

  “大黄山”概念,在2022年2月安徽省发布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中首次被明确提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18个县(市、区)。

  2023年11月末,黄山市委组织了一次特殊的考察——跨越千里,远赴山西太原晋中等地,深入考察当地历史遗址保护、文物保护利用、文旅融合发展、街区业态培育等情况。

  据《黄山日报》报道,回程路上,参加考察的人员围绕考察所见所闻,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期间,黄山市委书记凌云曾发出了“灵魂三问”:什么是大文旅时代?“大黄山”如何搭上大文旅时代的快车?如何建设“大黄山”核心高地,真正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可以说,这是在黄山市文旅局2023年9月发布《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实施意见》后,黄山市委对“大黄山”的再一次深度思考。

  黄山市文旅局局长吴小胜表示,要围绕黄山、徽州(两个)顶流IP,国际、城市、乡村(三个)会客厅,“山水村夜”(四个)新坐标系以及“五个之城”“七个强市”“1+7+N”总体布局等,进一步构建宣传营销体系,塑造黄山多元化城市形象。

  从这一段回答中可见,“大黄山”未来的发展,“村”的点位很重要。由此,“新安山居图”定将再添新彩。

  策划:钱彤

  监制:周红军 王雷 徐明伟

  制片人:马轶群 万方 徐金平 王子晖 孙佳悦 汤阳

  记者:张海鹏 黄浩

  文案:陈凯茵

  编导:解嘉蕊

  编辑:杜蕙 曹滢 闫雨昕

  统筹:张桢 李东标

  外联:刘洋 张丽冬

  摄像:曾健 韩文哲 车金祥

  剪辑:吕进 高魁 王子鹏

  设计:姜子涵

  包装:张治国 郑铖 刘占帅

  录音:朱李杰

  终审:刘君

  特别鸣谢

  黄山市委宣传部

  徽州区委宣传部

返回首页

扫描至手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