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 09 15:01:00
来源:新华网

林红梅:初心

字体:

  我是新华社国内部记者林红梅,我演讲的题目是《初心》。

  我在新华社记者的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近年来,牵头负责国内部“民生直通车”,这是一个为百姓的“急难愁盼”事儿东奔西走的栏目。一次采访中,一位老百姓将大红房本摔在我面前的一幕,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新华社记者林红梅(中)在石家庄市长安区劳动监察大队调解室采访农民工讨薪

  今年初,我们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了解到一起房产证“失效”的线索。1月5日,冒着当时石家庄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我和团队记者,来到河北省井陉县福泽苑小区,找到居民刘彦林家里,当时34户业主正在等着我们。

  房子是百姓的命根子。刘彦林花几十万元的市场价买的这套房,房本莫名其妙失效五年。他把房本摔在桌子上,指着政府的公章给我看。业主们纷纷把房本摆在我面前,诉说着自己的遭遇。

  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是新华社的报道重点,也是我们栏目的初心所在。

  为查找真相,我们和业主代表来到县政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等。中心负责人说,他们2016年发现,业主的房子无法落宗到土地上,房本在电脑系统里自动失效。我再三追问,为什么无法落宗?他们支支吾吾。

  我们要求采访住建部门和开发商,对方在电话里说“不在县里,赶不过来”。

  “不来,我们就一直等下去!”我说。

  天,逐渐黑了。

  3个小时后,县住建局副局长和开发商出现了。开发商承认,购地没有经过国家审批;住建局副局长承认,工作人员伙同开发商,弄虚作假出具证明,致使办理房本的部门被蒙蔽,发放了合法房本。

  真相终于大白!

  如何解决问题?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说,补办征地手续,省里批准后,将土地与住房关联起来,房本即可有效。

  采访结束,已是晚上8点多。我们直奔火车站,在石家庄“封城”前,回到北京,进入隔离。

  1月23日,“民生直通车”栏目播发《房本办理难,难在何处》专题报道。井陉县政府随即回应,安排专人推进问题解决。

  没想到,4月初,再起波折。省里特事特办,批下土地指标,县政府要求,开发商补交400万元土地款,开发商却说“没钱”,事情再陷僵局。我们二赴井陉,询求政府解决办法。县政府拿出新思路,历史遗留问题不让百姓买单,完成土地落宗,房本恢复了法律效力。

  我们要回京发稿,刘大爷却反对。他大声说:“都知道我们的房本是‘废本’,拿不到新的不动产权证,我们不放心!”“你们一走,不知道又拖到什么时候了。”

  我理解刘大爷的“担心”,答应负责到底。

  5月15日,我们三赴井陉。刘大爷拿到不动产权证,以前不笑的他,这次笑容满面。新华社播发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榜。

  业主代表要到北京送锦旗,我再三拒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他们还是来了,从井陉坐汽车到石家庄,再坐火车到北京,锦旗上写着“心系百姓办实事 不忘初心解民忧”,还带来装裱在金色镜框里的感谢信。退休教师武宝珍坚持要念感谢信,边念边流泪,我的眼圈也红了。这封感谢信,我放在办公桌上,提醒着我“对党忠诚,勿忘人民”。

  “三赴井陉”只是“民生直通车”中的一个小故事。关注养老、农民工欠薪、供暖、房产证、耕地、网上购物、儿童用品、春运保障……时刻保持人民情怀,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把“直通车”开到百姓身边:

  2019年年底,河南农民工代表黄少华掏出31张欠条,摆在我面前。这68.7万元血汗钱,他们讨了五年。

  新华社记者林红梅在河南牧业采访耕地侵占问题

  黄少华曾经把包工头和开发商告上法庭。农民工没有合同,只好撤诉。在我们的报道推动下,石家庄市劳动监察部门,督促包工头筹措资金,终于为31位农民工讨回工资。

  黄少华专程到国内部赠送锦旗。他带领村民打工,讨不回工钱,没脸见父老乡亲,五年没敢回家过年。“今晚,我就回家。”他激动地说,拿出了火车票。

  民生直通车团队有上百名记者,像我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广西南丹·百舜建材城的开发商,把业主房本抵押给银行,套取资金外逃,业主陷入绝望。团队记者三赴南丹,和县里领导热线联系半年多,终于推动110户业主拿到房本。业主赠送的锦旗,被征集参加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成就巡礼展,并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百姓的难点,就是我们的聚焦点。“追踪房本办理难”报道,直接推动北京、广西、山东等地2300多户业主取得房本;供暖报道推动解决了5000多户居民的供暖难题;追踪网上购物投诉、追踪问题儿童用品等报道,推动电商平台向消费者道歉、赔偿……网民跟帖“看到了新华社记者的初心和为民情怀。”

  百姓的锦旗、感谢信、热评,给我巨大鼓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今年是新华社建社90周年,新华社诞生于炮火之中,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服务,是新华社“民生直通车”永远的职责。

  新华社国内部经济采访室副主任,在记者岗位上奋战了31年,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新华社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曾从事过农业、科技、社会保障、金融、交通等行业的报道。近年来,作为民生直通车栏目牵头负责人,策划组织的多期全媒体民生直通车栏目稿件,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推动问题解决。与人合著或单独主笔撰写《出路何在——我国再就业及就业问题探索》《中国工人许振超》等6部专著。

【纠错】 【责任编辑:徐宙超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9811121143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