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1/ 20 18:03:23
来源:新华网

“仪表专家”张肇宏:保证不出故障才是最大的成功

字体:

  新华社福州1月20日电 题:“仪表专家”张肇宏:保证不出故障才是最大的成功

  新华社记者李昊泽

  在2000多名员工的工厂里,问起张肇宏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仪表专家”,竟然发现他曾经带领的仪表班组都是“存在感”最低的。

  51岁的张肇宏是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仪器仪表维修特级技师。在与仪表做伴的31年里,他一直肩负着维护公司石油化工装置现场仪表和控制系统的责任,是装置平稳运行的“守护神”。

  张肇宏驾车巡检厂区内各装置(1月5日摄)。

  “很少听说张肇宏的班组处置某个故障的消息。”公司党务办主任林铭彬说,公司的石化产品内供全国,外渡重洋,如果生产核心装置出现故障,停工一次可能造成数千万元的损失,“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我们是重点生产单位,生产一刻都不能停。”张肇宏把心目中最优秀的仪表维修工人比作给装置“治未病”的医生,“解决故障固然重要,保证不出故障才是最大的成功。”

  为了做好预防性维修,提升设备可靠性,张肇宏向来舍得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很难出成绩的基础性工作上。

  公司芳烃联合装置建设时,张肇宏从设计到施工全程跟进,建立起整套装置约1万台仪表的基础信息台账,投产后的维护工作量大大减小;钻进60多米高的反应器中,顶着飞扬的催化剂粉末亲手疏通检测点,保证仪表测得精准数据;装置大修期间,在机柜间里铺一张纸壳作床,和衣而睡,一干就是三天三夜,装置提早复工……

  张肇宏(中)和巡检人员共同判读仪表指示的数据(1月5日摄)。

  “看着一座装置从空地拔地而起成功生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所有的苦和累都很值得。”张肇宏说。

  “师父很爱钻研,遇到同样的问题,想得比我们更多更深。”在徒弟刘宗林眼里,师父张肇宏总能在枯燥重复的仪表维保工作中看到创新的路。

  即使是老工人,也经常会在维护仪表设备时遇到一个困难:找不到故障仪表。石化生产装置体积庞大、管线密布,一套大型的装置仪表配备数量可达2万台。以前,准确地找到一台故障仪表堪比大海捞针,工人们全凭经验在脑中给仪表定位。

  “不能迅速定位问题仪表,谈何及时维护?”在遍查国内外资料寻找解决方案无果后,张肇宏悄悄下了一番“笨功夫”。

  2004年,在本职工作之余,张肇宏不辞辛劳扎进装置现场,或下到阴暗的地下井,或爬上20层楼高的反应器,历经半年,挨个摸清了整套催化裂化装置所配5000余台仪表的准确位置,手绘出一本40页的“催化裂化装置仪表现场位置图”,仪表所在自此一目了然。

  此后的7年里,张肇宏会同各仪表班组绘制了全厂约12万台仪表的准确位置图,又开发应用仪表现场位置查询软件。如今,仪表维修工人们凭借一部手机就能迅速查询到仪表安装位置、型号、介质特性等信息,大幅提升了全厂仪表维护工作的效率。

  张肇宏(左)带领巡检人员对仪表设备进行检查(1月5日摄)。

  凭借炉火纯青的专业技术和无数个日夜的潜心钻研,张肇宏的很多“小发明”“小应用”“小改造”常常能解决影响生产进行的大难题,他的目标就是不仅要更快更准更好地解决故障,更要保证不出故障。

  2015年,张肇宏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次年,他又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说,自己从没想到,一个三十多年只顾埋头干活的普通仪表维修工人,竟然能得到这样高的认可。

  “我是工匠出身,看到技术能被年轻人传承是很让人欣慰的事。”除了继续奋斗在一线,张肇宏又分出精力主动肩负起年轻工人技术培训的任务。堆场里等待报废的仪器设备被他“淘”了回来,经过局部拆解切割,成为实操培训最好的教具,既降低了资金成本,又缩短了工人熟悉设备的时间。

  张肇宏(左)指导青年设备工人在模拟器上学习设备控制操作(1月5日摄)。

  经过连续8年的不懈努力,张肇宏领衔的“张肇宏劳模创新工作室”逐渐发展成青年设备人才培训中心,实现了从单一专业技术培训向全专业覆盖的转变,累计开展员工、承包商技能和安全培训2万多人次。

  张肇宏说,仪表维修工作就像仪表本身,看似不起眼不出彩,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力争一刻都不出错。

  摄影记者:李昊泽

【纠错】 【责任编辑:刘笑冬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930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