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2月10日电(记者 闫睿)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流感和普通感冒区别在哪里?如何科学应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专家为您支招。
避免认识误区
误区一:流感就是普通感冒流行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瑜说,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流行季。流感是流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普通感冒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起病急骤,发热多为高热,伴有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也远高于普通感冒。
误区二:没有呼吸道症状就不是流感。
专家表示,儿童感染流感后,有时以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常见于乙型流感。新生儿流感多表现为嗜睡、拒奶等。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患儿接受诊治。新华社发
误区三: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才能开始抗病毒治疗。
专家说,流感流行季,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表现后应尽早开始治疗,不必等待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结果。一是因为病毒检测需一定时间,且具有一定假阴性率,结果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流感可能。二是早期开始抗流感病毒治疗,可显著干预重症流感患儿症状。
如何防治流感?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熊鹏说,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显著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每年的流感疫苗成分也会更新。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维持6-8个月,通常在接种2-4周后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专家表示,宝宝满6月龄后,才可接种流感疫苗,现有流感疫苗不可直接给6月龄以下儿童接种。这部分人群可通过母亲孕期接种和对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建议痊愈或病情稳定控制后接种。
专家说,如使用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甲流、乙流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内应用,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率。需要注意的是,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2周内尚未获得最佳免疫力患者的紧急预防措施。
专家建议,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重要。应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要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休息。流感流行季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当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应尽量避免相互密切接触。学校、托幼机构等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儿应居家休息。家长带患儿就诊时,应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