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之江同心“石榴红”-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06 21:05:54
来源:新华网

记者手记:之江同心“石榴红”

字体:

  新华社杭州9月6日电 题:记者手记:之江同心“石榴红”

  新华社记者俞菀、王明玉、于艾岑

  每年,在浙江做生意的仡佬族老板董伟都会为社区居民免费理发上百次;每月,景宁畲族自治县都有不同的文旅融合活动吸引四海宾客;每天,通过直播镜头,200多种羌族的美食美物从浙江的一个小山村走向全国……

  9月3日,“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浙江篇”正式启动。该活动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联合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共同举办。3日至5日期间,记者跟随活动采访团走进之江大地,一路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有丰富的可感知场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9月3日,“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浙江篇”正式启动。(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供图)

  东西协作、同心共富——

  2021年,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来到浙江的蒋心岚,没想到自己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居然会是一块“地”。这块地就位于她在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的新家门口,是村民们集体打造的“共富庭院”,可用于种植瓜果蔬菜。

  “其他村民有的,我也都有。”蒋心岚说,小小菜园子饱含村民热情。

  2018年,浙江衢州柯城区与北川羌族自治县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余东村建起了“北川馆”,展销羌族刺绣、老腊肉、茶叶、马槽酒等6大类200多种美食美物。

  “一年销售额300多万元,直接带动了北川120多家农户增收致富。”作为“北川馆”的运营负责人,蒋心岚高兴地说,“消费帮扶、产业帮扶、人才引进,越来越多羌族人到浙江来学习、工作和生活。”

  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浙江在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努力促进各民族同胞共建共治共享。

  “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有形有感有效’,我们将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浙江省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9月4日晚,浙江景宁畲乡古城内举行非遗文化巡游。(景宁县文旅局供图)

  文化交融、同心守护——

  “远方客人到景宁,山笑木笑人欢唱……”4日晚,景宁畲乡古城非遗文化巡游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表演者载歌载舞、祈福联欢。

  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建县40年来,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畲族民歌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宁惠明茶正在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云中大漈,有建于南宋时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思寺,树龄达1500多年的“柳杉王”,作为《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让中国古建筑和园林艺术惊艳了世界。

  生态优势、文化遗产、民族风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心守护美好家园。

  “民族一家亲是景宁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景宁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景宁将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发挥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

  9月4日,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的学生们在上实训课。(浙江省委统战部供图)

  有礼有情、同心筑梦——

  在浙江的不少社区街道,都能看到专门服务外来流动人口的办事窗口。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则成为了促进各民族居民和睦团结的重要抓手。

  今年42岁的仡佬族理发店老板董伟,家住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府前社区。多年来,他坚持为社区居民免费理发,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机构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我收获了大家庭的温暖。”

  据了解,浙江是全国最早承担民族班办学任务的省份之一,办学数量和办学质量均走在全国前列。

  9月1日,刚从新疆阿克苏到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读书的赛比热原本有些紧张,但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们的交流,她相信自己很快能交到新朋友。“我的姐姐就是在这里读的高中,现在在成都上大学。我希望自己也能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

  一个有温度的地方,总是更能凝聚发展的力量,让人鼓起勇气追逐梦想。

  正如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所说,浙江推动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创新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学习借鉴。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健全完善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制度机制,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纠错】 【责任编辑: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