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生:感悟历史 祝福明天-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24 16:01:21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周锡生:感悟历史 祝福明天

字体: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编写组 编 新华出版社 2021年11月

在新华社成立90周年之际,新华出版社出版了《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作为新华社建社9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很有意义。

收到新华出版社寄来的这本选集,发现其中收录了20世纪90年代我在华盛顿当记者时写的一篇评论稿件,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有些惭愧,自觉此稿作为“精品”入选还是不够格的,但确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新华社90年,见证历史,无愧于时代、国家和人民

90年岁月峥嵘,新华社牢记党的教导,听从党的指挥,坚守理想信念,砥砺奋进,始终不忘人民,不忘自己的使命职责。

一代代新华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只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使命担当,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展现出新华社独有的蓬勃朝气,绘就着中国新闻事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90年90篇精品选》不仅收录了新华社90年间的重要报道,浓缩了新华社报道的厚重历史,展现了新华社记者编辑在党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足迹、时代风貌与观察思考;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斗争、伟大成就,让人们穿越时空,回顾历史,重温那些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岁月,感知今日之中国的强大伟大来之不易,感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是如何一步步变为现实的,中华民族是如何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中华民族为何进入了不可逆转的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新华社记者遍布全世界各地,是中国与世界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之一。有人说,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华社记者不仅报道了重大历史事件,而且融入了对历史的观察与思考。这就是新华社报道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新华社的历史贡献,是新华人坚定自信与骄傲之所在。

从《90年90篇精品选》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浓重印记,这也正是本书蕴含的独特价值。我认真拜读了书中其他前辈和同仁的佳作,感触良多,获益匪浅,自叹弗如。

新华社90年,传承奋进,在变革创新中坚守职责和使命

互联网的横空出世,给世界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改变,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新迭代,新媒体、融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百舸争流,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媒体内容、技术、产品乃至业态和生态都在发生改变,这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元宇宙概念的诞生和热炒,正在引发全球互联网和网络新媒体的新一轮竞争博弈乃至某种颠覆创新,但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创新演进,作为新闻媒体和带有媒体属性的各种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及终端、载体,其内容无疑仍是至关重要的。

新华社顺应时代创新发展潮流,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融媒体智媒体创新引人注目。目前,新华社已建立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集通讯社供稿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经济信息业务、互联网和新媒体业务等为一体,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等十几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各种新闻和信息产品。新华社是媒体,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媒体。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繁重。

各种新媒体的创新与变革,带来的既是竞争的压力和挑战,也是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报道潜力。在全球媒体百舸争流中,新华社有自己的使命、责任和坚守,也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只要传承好新华社的光荣传统与不懈奋斗的精神,牢记使命职责,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守正创新,勇于拓展,必将潜力无限,前景光明。

新华社90年,胸怀寰宇,国际报道新力量蓬勃生长

将新华社建设发展成为世界性通讯社是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对新华社的殷切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新华社工作,要求新华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跟党走,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近年来,新华社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国际采编力量布局不断加强扩大,对外报道和国际新闻报道品种增多、数量大幅提高,新媒体为新华社的对外和国际报道提供了更好条件,新华社的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不断增强。但毋庸置疑,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新华社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任务也更加艰巨繁重,面临的各种竞争挑战也在增多,我们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不负重托,共同努力!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大疫情叠加,国际风云变幻,局势诡秘多变,世界突出的现象是一片混乱,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博弈深度交织,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面临诸多新风险,经济贸易和金融科技竞争加剧,大国关系在剧变和恶变,全球气变和由此带来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美国全球霸权野心不死,心态不平,兴风作浪,图谋不轨,遏制打压不断。

国际报道是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的重要领域,国际局势的深刻复杂和诡秘演变,既给我们的国际报道带来难度和压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观察分析和深度报道的机遇条件。

在国际报道中,尤为重要的是深入观察分析美国。过去和现在,世界的各种变化、各种乱象、各种矛盾争斗和冲突,无不与美国有关系。对美国不仅要通过各种新闻信息报道看到其表面,更要洞察其内在和本质,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美国对华关系从来都是两面手法,说一套做一套,既言不由衷,也言而无信。

20多年前,我在入选《90年90篇精品选》的那篇报道中评论说:“美国强权大棒四处碰壁。”如今看来,依然是这种情况,依然是这个判断。美国不会因为四处碰壁而不再挥舞全球霸权的大棒。

国际新形势新格局下,美国如何四处挥舞强权大棒,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如何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表演,在哪些地方碰壁,又在哪些地方有所得逞,国际社会是如何抵制反对美国的,美国将会如何进一步内外调整政策与战略,对全球将产生哪些新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将如何把中国锁定为主要对手,采用各种卑劣手段打压遏制围堵……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跟踪观察和深入分析研判。国际报道需要观察力和毅力,也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力和功力。

新华社人才辈出,很多从事国际报道的年轻记者编辑已青出于蓝,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衷心祝愿新华社的明天更加美好!

周锡生

2021年11月6日

作者简介:

周锡生,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网原董事长、总裁兼总编辑。现任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东南大学文化传媒与国际战略研究院联席院长。

周锡生同志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留学于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系。1978年进入新华社工作,曾任新华社环球杂志总编辑、国际部副主任、华盛顿分社副社长、联合国分社社长,中国记协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长期从事国际问题和国际传播研究,国内外政治、经济、金融、军事、安全和科技类公开内参报道。曾任新华社常驻美国国会、白宫、五角大楼、国务院记者,常驻联合国首席记者、华尔街首席记者。对国际问题、世界经济、全球金融贸易、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新媒体、融媒体、数字经济、人工智智能、国际传播等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发表国际问题深度述评稿件数百篇。

↑↑↑↑点击图书封面进新华网官方旗舰店购买正版图书

【纠错】 【责任编辑: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