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麦克白》的三个谜团-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6/09 15:36: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破解《麦克白》的三个谜团

字体:


 《麦克白》第一幕第三场,麦克白和班阔遇见三女巫


 麦克白夫人惊讶地看着自己那再也洗不干净的手


  苏格兰王詹慕斯六世暨英王詹慕斯一世登基肖像


 宫务大臣伶人剧团


 《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1577年版书影


 “第一对开本”书影

  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所有剧本中,《麦克白》显得格外吸引人,也格外独特。首先,与莎士比亚其他英国历史剧的主人公一样,麦克白也是苏格兰历史上的一位真实国王,然而在1623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First Folio)莎剧合集里,这部剧却被归入悲惨剧(trage⁃dies)。其次,这部剧中的三个女巫戏份很重,然而其台词如同谶语,不太好懂。第三,这部剧的情节十分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同类剧中常见的喜剧花絮(com⁃ic relief),然而却有着广泛而持久的艺术魅力,令观众一看再看,读者一读再读。

  围绕这部剧,可以说有三个迷团:一、第一对开本的编者为何不把它归入历史剧? 二、莎士比亚为何要塑造出如此古怪的女巫角色? 三、这部剧的艺术魅力在哪里?

  我们可以从莎士比亚的创作动机入手,尝试解开这三个谜团。

  一、《麦克白》的创作动机

  《麦克白》究竟何时写成,至今无法确定。莎学界达成的共识是:鉴于剧中台词提到伦敦1606年发生的事,该剧完稿不早于这一年。三年前,苏格兰王詹慕斯六世登基,成为英王詹慕斯一世。过了不到两个月,他就为伦敦的头号戏班宫务大臣伶人剧团(Lord Chamberlain’s Men)颁发御赐特许状,允许劳润·弗莱彻(Lawrence Fletcher)和威廉·莎士比亚等九人及其同事“不仅在朕方便时为朕演出,以悦朕心,而且为愉悦朕之爱臣良民,演出喜剧、悲惨剧、历史剧、剧间剧、道德剧、田园剧、舞台剧之类。”新国王就此成为该剧团赞助人,而剧团本身也升格为国王伶人剧团(King’s Men)。

  这份特许状里提到的九个人中,排在头位的弗莱彻既非宫务大臣伶人剧团的创始人,又无任何记录表明他后来在国王伶人剧团里演出过。考证发现,他是詹慕斯六世在苏格兰时的宫廷喜剧演员。排名第二的莎士比亚虽曾是剧团的一名主要演员,自1595年起,时间和精力似乎主要放在了剧本创作上。他之所以在名单上的排名如此靠前,合理的解释是,要么他认识詹慕斯一世宠幸的弗莱彻,要么詹慕斯一世喜欢看戏,早已知道莎士比亚的大名。

  1604年,为庆祝詹慕斯一世加冕一周年,英国王室举办大游行,专门给剧团这九个人每人发了4码半(4.1米)红布,供其缝制游行服装。王室如此眷顾莎士比亚所在的剧团,目的显然不单是扶持英格兰的戏剧艺术。1567年,詹慕斯成为苏格兰王之后,为了让世人相信其王族血脉源远流长,就声称自己是苏格兰贵族班阔(即本剧中的Banquo)的后代,而班阔又被说成斯图尔特家族(the House of Stuart)的始祖,该家族自1371年以后,一直统治苏格兰。詹慕斯继位时,关于斯图尔特家族的先祖及其血脉,一般英格兰民众恐怕知之甚少。莎士比亚之所以选择550年前的苏格兰王麦克白作为一部剧的主人公,一个动机是想借此引出詹慕斯的先祖班阔,另一个动机是想借麦克白夫妇弑君篡权最后惨败的故事,警示当代图谋不轨、谋害君主的敌对势力。在本剧第一幕第三场里,莎士比亚特意安排麦克白和班阔一同上场,一同遇见三个女巫,让女巫泄露天机,预言二人及其后代的命运,其创作意图昭然若揭。

  另外,剧中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莎剧研究者似乎没有注意到。詹慕斯一世的祖父是伦诺克斯(Lennox)伯爵四世,《麦克白》中有个人物叫伦诺克斯子爵(Thane of Lennox),是他第一个向麦克白讲述了自己的可怕见闻。然而据历史学家考证,在真实历史人物麦克白生活的时代,伦诺克斯子爵或伯爵(thane)这一爵位尚不存在。

  可见,莎士比亚创作这部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告诉世人斯图尔特家族的王族血脉源自何处,由此证明詹慕斯一世继位的合法性,从而报答其对剧团的恩典。

  二、《麦克白》为何不是历史剧

  英国的第一部通史是拉法耶尔·豪林谢德(Raphael Holinshed,约1525–1582)等的巨著《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The Chronicles ofEngland,Scotland,and Ireland)。此书1577年刊行,1587年再版。莎士比亚买到此书后如获至宝,以书中所记英格兰历史上8位国王的史料为主,或独自秉笔,或与他人合作,糅入一些其他来源的素材,创作出以下11部传记性历史剧:1.《约翰王》(1199-1216在位)2.《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第一对开本未收录本剧)3.《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4-5.《亨利四世·上、下》(1399-1413在位)6.《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7–9.《亨利六世·上、中、下》(1422-1461在位)10.《理查三世》(1483-1485在位)11.《亨利八世》(1509-1547在位)

  这些剧本中,《亨利六世·中》(1591)成书最早。在随后8年里,历史剧接连问世,直到写完《亨利五世》(1599),莎士比亚才暂时歇笔。几年后,他再次翻开这部史书,先发掘出有关不列颠王李尔(Lear,约公元前9世纪)的传说,改编成《李尔王》(1605–1606);又找到有关苏格兰王党肯一世(Duncan I,1034–1040在位)和其继位者麦克白(1040–1057在位)的记载,改编成《麦克白》(1606);最后利用书中有关不列颠王辛白林(Cymbeline,公元1世纪)的故事,改编成悲惨剧《辛白林》(1610)。基于书中史料改编而成的最后一部历史剧是《亨利八世》(1612–1613)。

  《李尔王》和《辛白林》历来都被排除在历史剧之外,道理很简单,书中有关李尔王和辛白林的记载都源自远古民间传说,不属于历史。麦克白的故事却不同。首先,他11世纪中叶在位,仅比后来的约翰王早一个半世纪;其次豪林谢德《编年史》第五卷264–277页有关于麦克白和其前任党肯比较详细的记载。《编年史》中的党肯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麦克白与班阔一起谋反,推翻了党肯的统治。按照这些记载,莎士比亚完全可以把《麦克白》写成一部历史剧。如果现实中的麦克白的结局真的很惨,莎士比亚也完全可以把这部剧的结局写得很惨,因为其历史剧的主人公不乏结局悲惨者,包括《亨利六世·中》里的约克公爵理查和亨利六世,以及《理查二世》和《理查三世》里的理查二世和理查三世。既然这些剧本都没有被第一对开本的编者归入悲惨剧,《麦克白》的结局即使很悲惨,也不一定非得归入悲惨剧。

  《麦克白》没有被写成历史剧,显然另有原因。据当代学者的考证,10世纪中叶苏格兰主要有两个王国,即南边的阿尔巴(Alba)和北边的莫瑞(Moray,现多译作“慕礼”)。在马尔肯一世(Malcolm I,943-954在位)任阿尔巴国王期间,阿尔巴兼并了莫瑞。1005年,马尔肯二世(Malcolm II)继承了苏格兰王位。马尔肯二世没有子嗣,仅育有二女,长女嫁给了一位修道院院长,生有一子,名叫党肯(Duncan,约1001–1040);次女嫁给了莫瑞国王,亦生有一子,名叫麦克白(Macbeth,约1005–1057)。1034年,马尔肯二世驾崩,王位由党肯继承,此即党肯一世。为了树立自身权威,党肯一世于1039年率军进攻南方的达若牡(Durham,现多译作“达拉谟”),结果惨败;为了挽回面子,1040年他又发兵北上,讨伐闹独立的莫瑞,不料被麦克白的部下杀死。党肯死后,因两个儿子——马尔肯(Malcolm,1031–1093)和道讷尔本(Donaldbain,约1032–1099)年龄尚小,王位由麦克白继承。麦克白是位明君,深受臣民爱戴,稳稳当当坐了17年王位,是苏格兰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1057年,马尔肯带领英格兰军队讨伐麦克白。麦克白战死,继子卢拉(Lulach)继位,但很快被马尔肯推翻,王位从此归了这位马尔肯,即马尔肯三世。

  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没有采用豪林谢德《编年史》等史书提供的有关麦克白的关键史料,而是虚构出麦克白谋杀党肯和班阔的情节。这样一部主要人物的设定和情节的发展与史书记载大相径庭的剧作,显然很难归入历史剧。

  三、《麦克白》中的“阴谋”与“巫术”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麦克白》创作于伦敦1605年发生的“火药阴谋案”之后,因为剧中有对这件事的影射。

  在詹慕斯一世之前,经过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父女两代君王近百年的打压,英格兰天主教势力受到极大削弱。詹慕斯一世登基后,天主教徒们幻想这位天主教女王之子会改善他们的处境。新国王的表现让他们彻底幻灭,于是他们中的一些极端分子铤而走险,密谋在议会贵族院大楼的地下室里安放炸药,待11月5日议会开会时,炸死与会的詹慕斯一世及其新教政府成员。头天晚上,一位议员得到其连襟的警告,要他第二天不要去议会开会,以免遭遇不测。这位议员将此事向政府做了汇报,政府加强了议会大楼的安全警戒。当天夜里,巡逻的治安官发觉有个人来回出入大楼地下室,行迹可疑,于是下令羁押这个名叫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的嫌犯并搜查地下室,结果发现里面堆了36桶火药。严刑拷打之下,盖伊·福克斯坦白了一切,最后全体13名案犯被一网打尽。不过盖伊·福克斯和该案另一名主犯还是在翌年1月被处以绞刑,尸体肢解后被分送英国各地示众,以震慑其他图谋不轨者。

  英国民众为了庆贺君臣躲过一劫,每年在11月5日这天都要燃放烟花,点燃篝火,并将盖伊·福克斯的模拟人像投入篝火烧掉,以庆祝盖伊·福克斯之夜(Guy Fawkes Night)。

  王室为了纪念国王幸免于难,同时警醒后人,还制作了一枚勋章,图案是一条藏在百合和蔷薇下面的毒蛇。《麦克白》第一幕第五场中麦克白夫人曾对丈夫说:“要让自己看起来像那朵纯洁的花,实际却做花下那条藏着的蛇(look like th’innocent flower,/But be the serpent under’t)”(1.5.63–64)。研究者认为,这句台词是对该勋章寓意的影射。

  如果说《麦克白》里莎士比亚对火药阴谋案的影射比较隐晦,他对剧中三个女巫的描写可以说是大张旗鼓。许多评论家认为女巫是《麦克白》的一大亮点,女巫的预言一直主导着剧情的发展,她们以模棱两可的话诱导麦克白踏上一条不归路,最后被杀。剧中如此渲染女巫的作用,与詹慕斯此前的猎巫行动大有干系。

  与同时代欧洲其他君王相比,詹慕斯一世对女巫的痛恨是相当突出的。这种痛恨得从他的婚姻说起。1589年8月,22岁的苏格兰王詹慕斯六世让特使代理自己,在哥本哈根娶了丹麦国王克瑞斯田四世(Christian IV,1588–1648在位)的妹妹、14岁的安妮(Anne)公主。当年10月底,安妮在丹麦海军舰队的护送下前往苏格兰与夫君团聚,不料遇上风暴,舰队被风刮到挪威海岸。詹慕斯得知这一情况,率领一个300人的舰队前去迎亲,二人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补办了正式婚礼,然后一同前往丹麦,先后在港口城市埃尔悉诺(Elsinore,即《哈慕雷》故事的发生地)和首都哥本哈根住了几个月。当时丹麦全国正盛传神圣罗马帝国特里尔(Trier)地区大规模猎捕女巫的消息,这引发了詹慕斯对巫术的好奇。1590年4月,詹慕斯夫妇的舰队启航返回苏格兰,途中再次遭遇风暴,舰队遭受损失,只好仍旧在挪威避风,5月1日才回到苏格兰。丹麦这边,护送安妮王后的舰队司令怀疑其舰队之所以遭遇风暴,是因为被一个女巫施了法术,而女巫的丈夫是他羞辱过的埃尔悉诺市的市长。由于这位海军上将提出指控,从1590年7月起,哥本哈根掀起了一场对女巫的审判。结果共有6人被定罪,这六人都供认自己指使魔鬼上了安妮王后的船;其中2人被处以火刑,在埃尔悉诺著名的克隆堡城堡(Kronborg Castle)里,被架在柴火堆上烧死。

  詹慕斯得知丹麦那边的消息后,怀疑自己的舰队回国途中也被女巫施了法术,于是展开了苏格兰有史以来第一场对巫师的大规模猎捕和审判。审判在爱丁堡东面的滨海小镇北伯瑞克(North Berwick)的一个小教堂里举行。该镇及其所在郡有100多名嫌犯被捕,对其中一些人的指控是,他们在那个小教堂里秘密会见魔鬼,将詹慕斯王的画像交给它,要它将国王摧毁。酷刑之下,许多人承认了对自己的指控,甚至说自己多次企图毒死国王和其他王室成员,还试图让国王的舰队沉没海底。最后,多达70名嫌犯被定罪,其中一些人被处以火刑。1591年伦敦出版的《苏格兰新闻》(News from Scotland)以耸人听闻、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了北伯瑞克的审判。詹慕斯本人直接参与或干预了对一些嫌犯的审理。后来詹慕斯将自己对巫术的研究以及自己参与的女巫审判案写成一本书,取名为《魔鬼学》(Daemonologie),书中全文收录了《苏格兰新闻》。该书1597年出版,1603年詹慕斯成为英格兰王之后不久再版。

  本剧第一幕第一场即有三个女巫在电闪雷鸣中登台,她们行动诡异,嘴里念叨着“美就是丑,丑就是美(Fair is foul, and foul is fair)”,确立了本剧混乱和黑暗的基调。第一幕第三场,三个女巫再次登场,她们的台词听起来同样古怪:

  女巫甲:

  有个水手妻子,怀里揣着栗子,呱唧呱唧吃着。我说“我也想吃。”那肥臀婆娘冲我吼,“滚开,巫婆”。老公驾着老虎号,去了阿勒坡:我会乘一个筛子航行到那里,就像一只耗子,只是没有尾巴,说干就干,说干就干,说干就干。女巫乙:我助你一口气之力。女巫甲:有劳你了。女巫丙:我也助你一口气。(1.3.3-12)

  (本文中的《麦克白》戏剧原文参考陈国华任总主编,胡玫、李亮任分册主编的《中文详注剑桥莎士比亚精选·麦克白》,下同)

  今天的观众听到这些台词里反复出现与航海有关的词语,包括“水手妻子”“老虎号”“乘一个筛子”“航行到那里”“助你一口气之力”,会感到奇怪:《麦克白》里并没有航海的场景,这些女巫为何一再说航海的事? 然而当年的观众丝毫不奇怪,因为他们的国王认为女巫兴风作浪、危害航船安全,前不久发起了一场猎巫行动。上面这段台词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虎号”和“乘一个筛子”。1604年12月5日,英国帆船老虎号从英格兰出发,经历狂涛巨浪,九死一生,于两年后的6月27日返回英格兰,整个航程共567天(正好81个星期,呼应下文的“担惊受怕八十一周”)。老虎号的事正好发生在莎士比亚创作《麦克白》时期,于是他把这艘船写入剧本。“乘一个筛子航行”则是北伯瑞克审判中女巫的供词。当时人们相信,女巫喜欢与猫、狗、老鼠、蟾蜍等为伍,有时还会变成这些动物。女巫没有尾巴,变成老鼠后自然也就没有尾巴。接下来女巫甲得意地叙述自己如何施展法术,在海上兴风作浪:

  女巫甲:其他气我自己吹,每个海港都吹到,四面八方都吹遍,只要海图看得见。吹得水手像干草:哪怕眼睑沉甸甸,白天黑夜难合眼;我要让他受诅咒,担惊受怕八十一周,叫他瘦得病殃殃。他的船虽不沉没,暴风雨中狂颠簸。看我有什么?女巫乙:我看看。女巫甲:领航员的大拇指,船在回程失了事。(1.3.13-27)

  四、《麦克白》的艺术魅力

  莎士比亚创作的多个剧本里,头号主人公实际并非剧名所指的那个人物。例如,《威尼斯商人》的头号主人公不是富商安托纽(Anto⁃nio),而是犹太人夏洛克(Shylock)。同样,《麦克白》的头号主人公也不是麦克白本人,而是他夫人。这一论断并非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剧中人物所占的戏份和观众看此剧的观感。在莎士比亚家乡的镇东头,立着一座莎士比亚塑像,高高的基座上坐着莎士比亚,塑像周围四个方向的地面上,分别立着莎剧中四个著名人物的塑像,来自《麦克白》的主人公就是麦克白夫人而不是她丈夫。可见这个女人才是《麦克白》中最具艺术魅力的人物,而莎士比亚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对麦克白夫妇心理精准而细腻的刻画,正是这部剧的精华所在。

  本剧第一幕第七场里,麦克白在下面这段独白里道出了他的内心想法:

  这段对话告诉观众或读者,女巫吹口气就能造成暴风雨,让航船在巨浪中颠簸甚至失事,而其中最关键的一句话就是“船在回程失了事(Wrecked as homeward he did come)”,完全契合詹慕斯携新婚王后回国途中其舰队的遭遇。

  ……他[指党肯]在此享有双重信任:

  首先,我是其亲属,又是其臣民,二者都绝不赞同这件事;而且我是主人,应将刺客挡在门外,不应自己持刀行凶。此外,党肯行使王权宽厚温良,身居高位廉洁奉公,其美德像天使一样吹起喇叭,恳求不要把他除掉,那样会遭受天谴。

  ……我并无马刺刺我意图之双肋,只有跨越鞍马之志,越过了头,落在另外那个——(1.7.12-28)

  这段话说明,党肯没有任何不良品行让麦克白有借口除掉自己,麦克白也没有任何理由杀死自己的君主、亲属和客人。既然如此,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毫无弑君篡权动机的麦克白为何会走上这条自取灭亡之路?

  本文认为,这一切都是四个女巫造的孽。先是三个来无影去无踪的虚幻女巫借麦克白将成为国王的预言在前面勾引他,然后是化身为麦克白夫人的肉身女巫用奚落法从后面将丈夫一步一步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她是这样奚落麦克白的:

  你是否害怕了?不敢拿出行动和勇气,想怎样就怎样? 难道你既想得到你眼中人生无比崇高的地位和荣誉,又想活成自己都鄙夷的懦夫,嘴上说“我想要”,行动却“我不敢”,就像格言里的那只猫,想钓鱼,又怕湿了脚。(1.7.39-45)

  那么麦克白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要唆使丈夫做伤天害理之事? 答案似乎是,她生就一副邪恶本性。在第一幕第五场里,她从丈夫的来信中获悉了女巫的预言后,先是担心丈夫心地太善良,作恶下不去手,然后又恶狠狠地说:

  ……来吧,你们这些听命于凡人意志的妖精,就此去掉我的性别,让我从头到脚都充满残忍无比的本性;让我血液变得浓稠,堵塞我悔恨的入口和通道,油然而生的内疚就不会动摇我无情的目的,也不会让计划面对现实而泡汤。你们这来去无踪的死神使徒,无论你们在何处协助人作恶,到我的乳房来吧,把我的乳汁化作毒液。浓浓的夜幕降临吧,将一切笼罩在地狱的黑烟中,让手中刀看不见所刺的伤口。(1.5.38-50)

  毫不夸张地说,从一开始,麦克白夫人就是那三个女巫的同党,甚至可以说是其首领,因为她既然可以呼唤妖精,自然也可以呼唤女巫。或许我们还可以把三个女巫的那些预言解读为麦克白夫人在丈夫枕边不停吹的风,因为她读了丈夫的来信后,没有表现出丝毫诧异,仿佛万事俱在她预料之中,只欠丈夫下手的决心。

  另一方面,要说麦克白夫人生来就是邪恶之人,似乎也难以让人完全信服。首先,她若果真如此,就会直接作恶,不用呼唤妖精去除她作为女性的温柔,给她换上蛇蝎心肠。其次,她与丈夫合谋杀了人后,尽管已经洗去了手上的血迹,还是觉得有血腥味。在内心深深的煎熬中,她发出了剧中那句最著名的悲鸣:“阿拉伯的全部香水也无法让这支小手散发香味。呜呜呜。”(5.1.42–43)

  麦克白夫人很快就随着一声惨叫自尽身亡。麦克白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似乎大彻大悟,死前感叹道:

  生命只不过是个行走的身影,可怜的戏子,戏台上趾高气昂,戏一散就不再有人理睬,仿佛一个白痴在讲故事,慷慨激昂,却不知自己在说什么。(5.5.23-27)

  这是《麦克白》台词中另一段发人深思的名言。(李亮,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副编审;陈国华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

【纠错】 【责任编辑:赵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