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动笔触描绘锦绣文明-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18 09:39:36
来源:人民日报

以生动笔触描绘锦绣文明

字体:

  成果更丰富、形式更鲜活、手段更先进、覆盖更广泛,殷墟穿越3000年历史不断书写新的传奇,正是我国众多考古遗址和文物保护利用的真实写照 

  行走河南安阳,总能与甲骨文不期而遇。

  它,或体现为高铁站里的标识,或隐藏在街头的书屋,或散落在汉字公园里……更不用说大名鼎鼎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展示汉字发展历史的中国文字博物馆。

  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讲述着历史的风云变幻,由其演化而来的以形达意的汉字,数千年绵延不绝,记载、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数千年来,汉字的结构没有改变,形态、意蕴不断丰富发展。一个个方块字,构筑起穿越古今的文化长城,让我们至今仍能欣赏唐诗宋词的优美、品味昆曲京剧的魅力。

  这是多么神奇的传承!

  龟甲上的刻画,青铜器上的金文,纸张上行云流水的书写……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序厅驻足,一面浮雕直观展示了汉字的一脉相承。不同字形和载体,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不曾中断的文字体系,让先人的思想、情感、智慧穿越时空、代代流传,形成强大文化凝聚力。

  “哪些人常来博物馆?”“当然是学生。”看到眼中充满好奇的孩子们,笔者也得出了同样的答案。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公益课程,别出心裁:一类是“我画甲骨文字画”,把甲骨文画进绘本里;一类是“舞动的汉字”,带孩子们用肢体跳出甲骨文。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活动趣味性、互动性强,很受欢迎。”朴素的一笔一画,经过新形式的演绎,让孩子们得以品古赏今,体悟历史与文化。

  追寻文明的生命力,要到留存文明的遗址里。从1928年董作宾的第一铲算起,殷墟遗址历经近百年考古发掘,仍在持续解锁新成果、带来新惊喜。发掘历史土层之下的秘密,让遗迹说话,点滴进展都是在以生动的笔触描绘锦绣的文明史。有专家说:“相对于殷墟已知3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目前的发掘工作只是极小一部分,还有许多未知等待探明。”赓续文明血脉,有赖于考古的发展、多学科的联合攻关,离不开一代代考古人的耕耘付出。对中华文明的探源注定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正是因为考古事业不断发展,考古人接续奋斗,历史中的一些模糊之处才得以逐渐清晰。

  如今,古老殷墟探索发掘与保护兼顾,展示与活化利用并行,以更青春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考古拥抱前沿科技,数字守护员等数字力量助力文物保护,考古遗址公园、文旅小镇等迭代升级,甲骨文相关的文创产品推陈出新,中国古文字巡展活动等走向世界……成果更丰富、形式更鲜活、手段更先进、覆盖更广泛,殷墟穿越3000年历史不断书写新的传奇,正是我国众多考古遗址和文物保护利用的真实写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书写在丰富的历史典籍里,建立在坚实的考古发现中,绵延在城市文脉里,日益体现在当下的生活中。代代传承、接续努力,汲古润今、与古为新,透过考古发掘与文物展陈,我们体悟过去与现在紧密联结,激荡悠久文明赋予我们的文化自信。 (管璇悦)

【纠错】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