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见初心——从一枚红色印章中感悟初心与自信-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2/17 15:00:37
来源:新华网

印见初心——从一枚红色印章中感悟初心与自信

字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传承命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根本、最深沉、最持续的动力源泉。今天,我们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一枚印章,感悟我们中华文明的力量,感悟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

  故事要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开始。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解放上海,可谓是人类一次战争史上的文明创举。从占领到接管,从管控到治理,从模仿到创新,在上海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中国共产党成功接管、治理上海,让一些叫嚣“共产党能打下一座城市,但他们管理不了一座城市”的人闭上了嘴。

  1949年4月,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形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相继解放南京、杭州等地后,蒋介石勒令麾下死守上海以待国际局势变化。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更是扬言要让上海变成“第二个斯大林格勒”。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帝国主义利益在华最集中的地方,还是远东第一国际大都会。上海战役怎么打牵动着中国人民乃至世界的目光。

  解放上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就交给了由陈毅、粟裕领导的第三野战军。上海一度作为亚洲最大的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这里的势力盘根错节,有着国民党控制的特务机关、有着猖狂的本土黑帮势力,还有各种外国租界。而且,国民党军队在撤离南京后,将大部分部队都集结在上海,上海周边的郊区地形平坦,村庄稠密。河流那更是沟渠纵横。国民党的驻守部队建造了大量水泥地堡,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而且上海市内,高层建筑林立且坚固,曾经就有国军在四行仓库以450余人的战斗人员,与日军精锐第三师团血战四天四夜的辉煌战绩,此外海上还有着美国舰队在虎视眈眈。

  此时,摆在第三野战军面前的有两大难题,一是难攻占,二是难接管。更重要的是,倘若在战役中让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导致上海被打烂、打毁,那么即便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也会给历史和人民留下深深的遗憾。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毅司令提出包括不准开炮、不入民宅等非常苛刻的入城守则,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同样也是更具有政治眼光和大局意识的。事实也证明,正是因为有着严明的军纪和高瞻远瞩的政治意识,上海解放时,那令举世震惊的一幕才发生在人民军队身上。

  枪声停息后的早晨,上海市民惊奇地发现,马路两边的地上睡满和衣而眠的解放军战士。我军在进攻上海市时,这座东方大都市没有停过水,也没有停过电,电话能照样通,就连商铺也能正常开门,城内的百姓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很多的影响。随后,相关照片出现在了西方多个国家的报纸上,让无数人感叹“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军队”?

  面对难以攻克的上海,怎样接管才是这次战略考量的重点。之前,我们的战士们在成功打下杭州、南京等地之后,也因为管理的问题闹出了一些的笑话。此时,国内国外有不少人认为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都是“土包子”,即便能打下上海,也没有能力进行管理,在等着看笑话。所以毛主席提出,打上海不仅要军事进城,还要政治进城。这充分体现了我党的军事自信和政治自信。

  正是基于这种政治上历史上的战略考量,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积极团结争取知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各界人士,对进步的原国民党政府的工作人员也量才录用,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广阔胸襟,顺利实现了从百战沙场到十里洋场的跨越。于是,整个战役还在进行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数以千计的新上海的建设者们,从延安、北平以及各解放区汇集在三野。这些干部有的是以前从事上海地下工作的,有的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有的是经济学家、银行家、企业家。这些精英人才们汇集在一起,事无巨细的互相讨论互相验证,争取尽早地汇总出接管上海的具体方案。

  上海,当时就号称东方巴黎。和巴黎等大都市一样,大都市的兴起自然与内河水运密切相关。上海市内江河纵横,港渠交错,水运资源丰厚,有"江海之道津,东南之都会"之称,是重要的国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所以,上海的内河管理当是华东军政委接管上海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刚成立的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就下设了内河航运管理局。本文介绍的这方以楚石为印材的行政章,即为解放初期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内河航运管理局的行政公章。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设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分别管辖各省区,省下设专区,专区下设县,大体分四级行政区划。华东区军政委员会于1950年1月宣告成立,机关驻上海市。1953年1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华东关于改变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机构与任务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华东行政委员会成立,华东军政委员会撤消。据此可知“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内河航运管理局”机构存属时间为三年。印章的正上方有年代标记为“1952”,此标记遵印章古法,应为该印当时雕刻的年代。从隋唐开始,中国古代的官印,背款有年款的记载。此枚印章,具体成印是1952年几月已无从考证。但1953年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撤消,显然该印的最长使用时间上限不超过一年,最短可能是几个月。尽管使用时间不长,这方印见证了建国初期我国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发展过程,为历史提供了宝贵的重要资料。

  笔者有幸查到了该枚印章使用的文件。上图的木帆船登记证,其左上角钤印的就是这枚印章,证明该印章在解放初期上海是确实使用过的。

  该印印面正方形,边长为3.7厘米,高2.5厘米。印面全称为“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内河航运管理局印”。字体分为三排阳文扁宋体繁体字,精工典雅的宋体与印的宽边栏在章法上顾盼呼应融为一体,端庄稳重,气势贯通,浑然天成。老宋体横细竖粗,增加加字体的可读性。印面分三排均匀排列,字距紧密相连密不透风,行距疏可走马,整体印面虚实相生。印体上方雕刻轮船航行图案,代表该印的部门性质。中间“1952”当为刻制时年代,右边的美术字“上海”,代表华东军政委员会行政机关所在地。

  细观此印,黝黑如退光漆,笔画细若游丝,结而不崩。触手把玩,温润可人。该印印面风格与新中国的开国大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一致,同为扁宋体,宽边边栏,只是尺寸上小了很多。材质也不一样,开国大印为铜质,该印为石质。1949年10月27日上午,为了方便人民群众辩论,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定开国大印的文字为方扁体。后来我国各级政府的公章,大多使用这一字体。

  俗话说:“私凭文书、官凭印”。民间契约以字据为凭;官场中的公事交往以官印为据。古往今来,印章的痕迹处处可见,且与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汉字紧密结合,其使用的印材非常广泛,有陶、竹、木、骨、铜、金、银、石、玉等材质。至明清时期,印章的取材更加多元。

  该印章料为楚石,亦名墨晶,或墨晶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石巢老人在其《印石辨》里详细介绍:楚石,产湖南,又称墨晶,质结量重,细润者黑如退光漆,有谓与黄金等价,也有谓价次于低等级田黄者。民国时拿寿山石煨黑冒称楚石以卖高价。足见其材质稀有和珍贵。据传旧时书画大家吴昌硕、齐白石,篆刻家丁敬、黄易均有篆刻过楚石留传在博物馆和民间藏家。现藏故宫博物院有一方清代咸丰皇帝的玉玺——"咸丰之宝",其材质即为楚石。

咸丰之宝

  篆刻史上著名浙派西泠前四家丁敬、蒋仁、黄易和奚冈曾经联袂打造了一套微印,每人分别取一款名贵的石材墨晶,田黄、孔雀绿和青田刻制一方微形小豆章,组成一套,一时成为金石界的美谈。

白石老人刻楚石的珍贵照片

  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的四方八路军官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关防”“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印章”“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印章”和“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关防”均取材于楚石。这充分说明,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我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就有金石方面的专家。只是由于战争年代艰苦的斗争环境,这些特殊人才、特殊造诣都湮灭在革命硝烟之中。但赓续的中华文化,却总在悄悄地、顽强的一脉相承。

  星转斗移,日月荏苒。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我们通过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这个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一方精美的楚石行政章,或许前后使用不到一年时间,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初心之地那一段艰辛而辉煌的革命历史,也默默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红色血脉。(玉平 向群)

【纠错】 【责任编辑:刘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