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卡尔·马克思》评介: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创新-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8/02 14:15:12
来源:光明日报

《读懂卡尔·马克思》评介: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创新

字体: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离当下越来越久远。如何引导一般读者走近马克思、读懂马克思主义,进而认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当前理论界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欧阳辉所著的《读懂卡尔·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在诠释、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逻辑。

  将人生阅历与思想结合起来诠释马克思主义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揭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要着眼时代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任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思想家的人生阅历密不可分,结合人生阅历诠释理论,既能再现理论的形成,又能使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读懂卡尔·马克思》一书对马克思主义的叙事,正是从追溯马克思的人生阅历开始的。作者认为,在马克思的身上,既有战士的坚毅品格,又有学者的严谨作风,还有诗人的满腔激情。这种身份和气质的叠加,造就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既是马克思的人格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将人格特征与理论品质结合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择业观既影响人的事业发展,也影响思想的形成演进,作者将马克思的择业观概括为三个方面:拷问自我,勇敢选择;志存高远,踏实做事;牢记初心,追求卓越。友情、爱情是思想家生活、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土壤,对于理论的形成发展至为重要。作者阐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卢格、魏德迈、鲍威尔、海涅、李卜克内西之间的友情,追溯了马克思与“舞台皇后”燕妮之间的爱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选择核心问题诠释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原理构成了一个完整理论体系,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立场观点方法,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读懂卡尔·马克思》一书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核心问题进行论述。如何把握马克思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至为重要。作者指出,马克思的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的世界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世界观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一个根本观点、两个有机结合、三者有机统一和一个理论品质。一个根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两个有机结合是指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三者有机统一是指阶级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一个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这是对马克思世界观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作者通过实用又管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如何活用、历史唯物主义怎么学学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怎样坚持三个方面的阐释,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什么、有何用的问题。通过领悟《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力量、揭秘《资本论》的前世与今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占据真理和道义两个制高点的缘由。这些核心问题的阐释,为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本思路和依据。

  将原典与现实结合起来诠释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不仅表现在过去,更表现在现在和将来。《读懂卡尔·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典形态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经典著作中阐释和呈现的,作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了系统阐释,呈现了原典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在于能解释现实,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作者在依据原典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特别是结合新时代的现实国情,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比如,什么是幸福,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和感悟的问题。作者依据原典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了全面总结:现实生活是幸福的根基;需求与欲望是追求幸福的内在动力;劳动是追求幸福的途径和源泉;道德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人类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终极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作者阐明了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即以人民为中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追求、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保障的幸福观。这一叙事思路,实现了原典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读懂卡尔·马克思》一书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实现了人物与思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贯通,文笔的流畅、表达的诙谐,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作者在自序中指出:“期待通过形象化、立体化的方式,展现作为顶天立地伟人和有血有肉常人的马克思,展现跨越历史长河、具有永恒魅力的马克思主义,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走近马克思,与马克思心灵相通、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读懂马克思、追随马克思,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著作,实现了这一初衷,是马克思主义通俗化诠释的创新之作。(作者:陈金龙,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纠错】 【责任编辑: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