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基石|聚能动力,核科技造福千家万户-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1/17 14:42:47
来源:国资小新

大国基石|聚能动力,核科技造福千家万户

字体:

核电,一种高质量清洁能源,

一种科技强国新兴产业,

正在中国安全有序地发展壮大。

福建 漳州

全球第六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穹顶吊装即将进行。

穹顶是圆柱形安全壳顶部的盖子,

核裂变反应发生在穹顶下的安全壳内。

安全壳是整座反应堆与外界隔离的

一道极为重要的安全屏障。

“华龙一号”

采用自主研发的双层安全壳设计,

内层钢筋混凝土墙厚度达1.3米,

外层达到1.8米。

使用钢筋粗4厘米,

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的钢筋。

宛如给核电站戴上了“金钟罩”。

由于日本福岛核事故,

中国研发出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核电技术。

非能动安全系统,

万一电厂发生事故,

依赖电力驱动的能动系统被切断后,

在重力、密度差的驱动下,

水箱里的水流入换热装置内,

将反应堆的热量持续带走,

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外部环境。

这种“自我防护模式”,

能够保障核电站安全。

“黄金人”

学名是核电站操纵员,

曾因其培养成本极高而得名。

他们守护着核电站的安全,

每年要接受极其严格的考核,

维持核电站的零故障运行。

每台机组配备五到六个“黄金人”,

健康、自律、严谨、警觉

是他们必备的素质,

“在这里,人人都是最后一道屏障”。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核反应堆的堆芯系统,

是产生能量的基本燃料。

“华龙一号”全部采用中国芯,

从“157堆芯”到“177堆芯”,

不是随意增减几盒燃料那么简单,

而是重新设计整个反应堆的堆芯系统,

提升了核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站

是中国最南端的核电基地,

其附近有7000公顷工业海域,

被用来发展海上养殖。

白蝶贝生长于海南岛西部沿海,

是一种最大、最优质的珍珠贝,

对海水的水质要求极高。

从白蝶贝身体中取出的珍珠,

个头饱满、质地细腻。

这表明,核电温排海区的海域

水质优良,

为这种海洋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文溪坞,

距离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七公里的古朴村落,

现已成为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

每年接待游客14万人次左右。

这些分布在东部沿海的核电站,

助力当地经济强有力发展,

也悄然改变着周边小镇的生活面貌。

海盐县老年公寓,

迎来第一个核能供暖季。

安装供暖系统的房间,

温度可达20摄氏度左右,

保证老人度过暖和的冬天。

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

是中国南方首个核能供暖项目,

比起用电暖气取暖,

每年可以节电1.96亿度。

中核集团核工业416医院

一位宫颈癌患者,

正用钴-60后装腔内治疗机进行放疗。

钴-60放射源应用广泛,

涉及工业、农业和医学。

现已依靠重水堆核电技术大批量生产,

并掌握自主研发医用钴-60的生产技术。

中核集团“玲龙一号”,

一座多用途的小型核反应堆。

既能够发电、供暖,

还有海水淡化等多方面用途,

解决近海地区淡水短缺的问题。

融入日常生活的核电,

也加速带动了上下游各类产业链,

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舞台。

包裹核反应堆的外壳“压力容器”,

制造技术标准高、难度大、周期长,

是货真价实的大国重器。

首批“碳-14”的批量化生产,

解决中国自主供给严重短缺的问题。

由中核集团自主设计建造的“人造太阳”,

被全球科学家寄予厚望的核聚变超能量。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

通过模拟太阳的核聚变反应,

产生能量并实现可控利用。

为了早日实现能源突破,

中国核工业人前赴后继,

正努力种下属于自己的太阳。

如今,中国建立了

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

实现了核能大规模和平利用。

这一切终化作豪情与诗意,

激励中国创造无数个奇迹。

【纠错】 【责任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