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俊:打造创新型文献话剧美学-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10/02 11:02:26
来源:新华网

费俊:打造创新型文献话剧美学

字体:

 “这是一场装置影像艺术与戏剧艺术结合的实验”。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费俊在《抗战中的文艺》发布会上,对这部文献话剧这样定义。中国国家话剧院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作为这部话剧的视觉总监,费俊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要把丰富的文献和现场表演相结合,把影像装置语言和舞台语言相结合。”他希望能够创作出这样创新型的文献话剧美学。

  

  《抗战中的文艺》视觉总监费俊

  表现形式上,《抗战中的文艺》突破戏剧舞台固有模式,表演分为舞台部分与影像部分,涉及真实历史人物30余位。演员们在舞台上既是叙事者又是角色人物,现场观众将看到由虚拟影像和实体表演相融合的呈现方式,由博物馆化的文献展示与戏剧化的情景营造相结合所构建的美学表达。费俊介绍说,《抗战中的文艺》的舞台上,所有的布景道具都不再是为表演者提供的简单背景,而是将成为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上可以移动的影像装置,就像是演员在舞台上调度一般,这些装置还将会和台上的演员产生戏剧叙事上的互动。”这也是此部文献话剧特有的视觉创新亮点。

  创作和彩排期间,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抗战中的文艺》导演田沁鑫就反复强调“平实感”。从编剧到导演、从音乐到多媒体视觉、从演员表演到台词表达,田沁鑫导演都要求要用平实的方式将历史呈现,费俊对此也十分赞同,他表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夸张的演绎,而是能够平实地去体会每一位文艺大家在当时的心境、在国难当头时候充满的激情,这样的平实表达也是对文艺先辈们最好的敬意。”

  尽管《抗战中的文艺》是一部“文献话剧”,但费俊还是希望能在还原史实的过程中,将文献“活化”,让观众产生一种情境感、代入感,似穿越时空来到历史之中,又似与那个时代的文艺先辈产生隔空对话。为了能让观众在《抗战中的文艺》中迅速进入情境,费俊和团队在视觉呈现上使用了大量具有年代感的艺术语言,例如使用版画的方式表现文艺先辈的音容相貌,使用素描这样的绘画手法描绘历史场景等等。费俊说,这样的艺术语言一方面能够快速将观众情景式地带入场景,另一方面又能生动地呈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肌理。

  据了解,《抗战中的文艺》涉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田汉、夏衍、欧阳予倩、洪深、聂耳、冼星海、丁玲、张瑞芳、舒绣文、白杨、秦怡等几十位文艺名家,展现了左翼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样式,以当代舞台语汇,集中展现抗战时期中国文艺的精神和力量。(文/杨光)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