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觉醒年代》掀红色观演热潮-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5/08 09:21:37
来源:北京日报

音乐剧《觉醒年代》掀红色观演热潮

字体:

《觉醒年代》舞台照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交锋、五四运动的风起云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一往无前……百年前,革命先驱为救亡图存前赴后继,他们的身影与精神,今天仍然闪耀在人们心底。音乐剧《觉醒年代》4月28日在世纪剧院上演以来,场场爆满。昨天,该剧首轮演出圆满收官。

  音乐剧《觉醒年代》改编自43集同名现象级电视剧,以李大钊、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相约建党为主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艰辛经历为辅助线,绘就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宏大历史画卷。

  《觉醒年代》主创团队集结了导演高瑞嘉、艺术总监张小群、舞美灯光设计任冬生等一线艺术家,创作打磨历时一年多。全剧采用“通唱式”手法,33首原创音乐贯穿始终,彰显了革命先驱冲破黑暗的坚定意志,并塑造出兼容电子、交响、说唱等多种风格的音乐形象。

  首轮演出中,刘思维、于晓璘、王培杰、赵梓冲、崔恩尔、区宁等青年演员献上了可圈可点的演绎。曾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出演青年毛泽东的侯京健,也参演了音乐剧的部分场次。

  演出期间,台上台下,致敬与惊喜不断:4月28日首演当天,是李大钊先生英勇就义96周年的日子,舞台上,饰演他的刘思维在《国际歌》雄壮的旋律中举拳宣誓,要为风雨飘摇的中国找到国富民强的道路;4月30日晚,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组在演出结束后惊喜登台,与音乐剧剧组“梦幻同框”;“五四”青年节当晚,许多党支部小组和青年党员自发来到剧场观摩学习,他们展开鲜红的党旗,在演出海报“觉醒年代”四个大字下合影留念……

  音乐剧《觉醒年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与开心麻花联合出品,是2022年度“大戏看北京”的重点项目。首轮14场演出门票售罄,万余名观众掀起了“五一”长假前后北京舞台上的红色观演热潮。

  观众说

  “梦幻同框”让人激动难忘

  因为非常喜欢电视剧《觉醒年代》,这次我买了两场音乐剧的演出票。4月30日那天,当演出结束、主演谢幕后,电视剧剧组突然上台,我和朋友真的激动到用手机录像时手都是抖的。

  让我很感慨的一个瞬间是,电视剧剧组演员们都穿了便装,当他们在台上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还没有换下装扮的角色“同框”时,特别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百年前,革命先驱为了脚下这片土地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如果他们看到现在的中国,肯定会感到非常欣慰吧。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音乐剧,作品能打动我们的精神内核都是一致的。两种艺术形式也各有所长,音乐剧中能看到很多电视剧里“名场面”的痕迹,比如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片段。但用说唱手法进行了独具风格的再现,这段演出掌声非常热烈。

  作为观众,我真诚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觉醒年代》一样优秀真实、有血有肉的作品出现。——观众 郑女士

  专家谈

  找到了现代史诗音乐剧的样式

  总体来说,音乐剧《觉醒年代》的呈现比较成功。我自己也创作音乐剧,知道这种艺术形式的难度所在,电视剧《觉醒年代》珠玉在前,要改编这样一部史诗巨制,把43集内容浓缩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里,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我认为主创团队找到了一种现代史诗音乐剧的样式。

  音乐剧本身具有融合性的特点,可以结合现代、古典、摇滚、爵士、民族等不同音乐风格。《觉醒年代》运用了大量的说唱,这不免让我们联想到国际上大火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同样是史诗题材,也同样运用了很多说唱音乐。说唱节奏比较快,有利于交代剧情、交代人物,快速推进戏剧叙事的发展,而不管是哪种音乐元素,只要能用在合适的人物身上,都是成立的。

  演员们的表现也很精彩。剧中陈独秀的一位饰演者于晓璘是我们教过的学生,透过这个角色,我看到了他的成长。作为当代年轻人,他们在内心走过了当年前辈的心路,对角色注入了极大的热情。辜鸿铭的饰演者帕赛自带一种喜剧感,是整个作品中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我相信,他的表现一定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作品未来的打磨上,我建议创作者再做一些取舍。两个半小时的舞台作品不太可能面面俱到,音乐剧《觉醒年代》想要囊括的人和事太多了,整部戏节奏有些过快过满,没有松下来的瞬间。如何在两个半小时内不断创造戏剧悬念、让观众迫切地想要看到事件和人物命运走向何方,如何更加突出主线,我认为是主创团队接下来可以重点改进的方向。——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系主任、教授 黄凯

  呈现效果超出预期

  43集电视剧被改编成两个半小时的音乐剧,难度可想而知。总体来说,《觉醒年代》呈现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

  首先,从叙事性来看,音乐剧《觉醒年代》完成得很好,从陈独秀、李大钊在日本开始探寻救国之道,到他们最终坚定理想、宣誓建立一个能让中国走向光明的政党,作品结构是很完整的。33段原创音乐从开头贯穿到结尾,许多事情都要通过唱来完成。唱段要在很快的节奏中完成叙事功能、做到条理清晰,唱词要既有生活用语,也有表达思想的语言,这些都是很难做到的。

  另外,风格化的音乐很有记忆点,比如辜鸿铭的音乐自信幽默,很有喜剧感。鲁迅的说唱与《狂人日记》结合,是人物心情与思想的合理外化。这些唱段不仅调节了叙事的快节奏,还非常贴合人物形象。

  除了主要角色,音乐剧中也有很多功能性人物出现,充分体现并利用了戏剧假定性。《觉醒年代》中出场角色众多,而功能性人物可以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很好地覆盖了音乐剧的需要,这是只有舞台艺术才具有的优势。

  但与此同时,我认为大家的共同感受是节奏太快了,而且叙事性唱段虽然多,但很相似,没有太大变化。很多同样描绘大场面的经典音乐剧运用了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大合唱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把不同情景区分开来。在现有叙事上改变一下节奏形式,我认为应该能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观感,是否要因此删减体量很大的台词、唱词,也是主创团队可以进一步衡量的方向。——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教授 关玲

  记者/高倩、摄影/方非

【纠错】 【责任编辑:郭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