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 透视吉利的可持续公益实践样本-新华网

从“输血”到“造血” 透视吉利的可持续公益实践样本

2022-09-05 09:47:05 来源: 新华财经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无法实现永续经营。李书福说,吉利控股集团将始终把这种责任看作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原动力,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互融互促。

  在9月2日举办的第七届浙江慈善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分享了吉利公益慈善事业的实践与探索。

  这位造车狂人,对教育、扶贫、公益有着同样深厚的情怀。

  “我们坚信,做公益要坚持‘长期主义’。”李书福说。

  李书福以企业家的战略思维构建了吉利的公益事业板块。让吉利结合自身优势,探索新型慈善体系建设,突破公益创新模式,赋予公益慈善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

  ——以扶智来扶贫 为贫者“造血”实现向上跃迁

  吉利坚信,扶贫先扶智,扶贫更扶志。简单的“输血”式扶贫只能解一时之急,“造血”才能赋予人们站起来行走的底气。

  扶贫攻坚中,一些“硬骨头”很是难啃。比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

  吉利针对精准扶贫设立的“吉时雨”项目,展现出李书福作为企业家的思路:放眼长远,精准发力,走吉利全产业链扶持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之路。

  比如,吉利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茶产业。吉利投入2,000万元,帮助雷山县新建现代化茶叶精深加工厂。在经营上,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派副总级人员长期驻点,即管好资金又培养当地人才;在技术上,聘请专家制定标准、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在调动农户积极性上,针对农户均采用土地“空流转”模式;在市场上,建立“产业+商业”模式,借助浙茶旗下著名品牌,拓展雷山茶销售渠道……

  “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2016年3月启动,投入近7亿元,在全国10省20地区,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消费扶贫”,帮扶建档立卡户超过30000人次,其中教育帮扶超13500人,解决就业超5000人,在20县43村开展农业项目31个,责任采购农副产品超1亿元。

  许多家庭“因病返贫”,之后再也“站”不起来。比如,广西百色地区流行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多为儿童,疗费用非常昂贵,很多家庭根本无法承受。

  2021年,吉利投入5000万元成立了关爱百色地贫患儿专项基金,解决百色市地贫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产生的自费医疗费用。同时配置专人,支持政府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评定可行移植手术治疗的病童送往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全程参与移植手术治疗期间的日常医护管理。同时为患儿及家庭提供吉利体系内的助学和就业机会,与政府一起整体改善这一人群的经济情况和社会面貌。

  吉利通过对接医疗资源,社会资源,提供工作岗位,让463名孩子纳入救助计划的患儿命运因此改变,患儿家庭也能避免了因病返贫、一蹶不振。

  ——为少年架梯筑梦 产教融合培养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除了造车,教育是我心底最柔软的情怀。”李书福曾这样说。

  李书福说,吉利的公益故事要从浙江台州临海讲起。临海,是吉利汽车诞生的地方,吉利办的第一所学校“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就在临海。

  他透露,从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开始,吉利就持续为汽车人才培养付出努力,并始终坚持非营利、公益性办学原则,不追求任何经济回报。在浙江累计培养近4万人,在全国共筹办了十所院校,为社会输送超过18万人才。吉利还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投入5000万元,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无偿提供大学期间的学习费用。

  吉利做教育是一种责任,既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向往,也是因地制宜,为吉利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除了为社会培养人才,吉利一直资助欠发达地区孩子的教育。

  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发展比较滞后。特别是一些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

  一些成绩不理想,家庭贫困的学生,往往直接外出打工。但是因为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收入不高,无法让家庭脱贫“翻身”。这些青少年需要一架“梯子”,一双“翅膀”,让他们有处使劲。

  吉利在精准扶贫中探索出一条特色扶贫模式——把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有机结合,让贫者实现一技在手,全家脱贫。

  吉利整合自身5所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贫困学生提供全免政策。比如,吉利在扶贫地区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开设100余个“吉利成才班”,提供师资、实训、助学资金和就业机会。

  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通“吉时学”在线学习课程,使“吉利成才班”的学生与吉利院校的学生共享师资,同时也可在线得到吉利控股集团内训师的专业指导。

  张旭平是“吉利成才班”的优秀学子。这个山西太原的孩子家里非常困难,父母都是残疾人。2016年,吉利资助他到太原的“吉利成才班”就读,费用全免,每年还有4000元补贴,毕业后到吉利工厂上班。

  到吉利工厂的第二个月,张旭平拿到4500多元工资。如今他已是吉利焊接车间里技术最全面的高级工,真正改善了父母和姐姐的生活。

  李书福说,这样的成才班,吉利在浙江、江西、贵州等地开设了100余个,提供师资、实训条件、助学资金和就业机会,很多欠发达地区孩子因此获得了通过努力而改变命运的机会。

  少年儿童的体魄健康关系着民族长远发展。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体育教育资源在配置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2014年,吉利控股启动“绿跑道”乡村少年体育梦想计划。对接各方资源,引入“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让孩子们跑起来。“梦想绿跑道”青少年筑梦公益平台2021年设立,在原有体育器材捐赠和助学陪伴模式之上,进一步引领逐梦乡村少年启迪梦想,助力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断软硬件水平提升。截至目前,“绿跑道”的足迹遍布内蒙古、云南、山西、甘肃、浙江、陕西、贵州、宁夏、湖北、广东、河北、四川的78所小学,助力约4万名学生放飞梦想。

  2022年,升级发展的“绿跑道”梦想平台继续跨界青少年编程、航空航天探索、生物科技等多领域多形式。进一步升级公益助力内容、构建公益助力全新矩阵,成为未来“绿跑道”IP全新的发展目标。

  ——以尖端科技赋能生态治理

  “除了帮人,吉利公益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李书福说,在广袤海洋里漂浮着大量工业垃圾,大部分是塑料垃圾,需要1000年才能自然降解。为此,吉利发起了“蓝星卫士”海洋公益行动。

  吉利在浙江宁波等地成立环保队伍,承诺每年完成至少150次海面垃圾定期巡护和不少于400次的海滩环境巡护。

  今年6月,吉利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九颗卫星顺利进入轨道,接下来,利用AI遥感技术,完成海洋环境监测等工作。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持续监测海洋生态环境,观测远洋和近海岸地区的垃圾漂浮物,海洋溢油、赤潮浒苔等自然和工业危害。同时,浙江宁波等地的环保队伍进行海面垃圾定期巡护和海滩环境巡护,通过循环再生系统“变废为宝”。

  目前,已经清理出超过2.5吨海洋垃圾,通过循环再生系统“变废为宝”。

  接下来,蓝星卫士将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等专业机构展开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深度合作。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无法实现永续经营。李书福说,吉利控股集团将始终把这种责任看作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原动力,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互融互促。(王鹤)

【责任编辑:刘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