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空间的不断拓展,网络思政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彰显着独特的价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特色文化凝聚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哲学智慧和艺术精华,对于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提升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服饰饰品、歌舞音乐、工艺美术等,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深入挖掘这些民族文化“富矿”,创新方式方法,将其转化为网络思政教育的生动营养,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向心力。
创新数字教学资源,激活民族传统文化生命力。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开发富有民族特色的数字媒体故事书和互动式网页,运用视频、音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媒体元素,生动展现重庆地区少数民族历史、习俗、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般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有针对性地开发民族文化主题系列在线课程,从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等不同维度,综合运用微课、慕课、虚拟仿真等先进教学手段,精心打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精品在线课程,多渠道、多形式传播富有重庆特色的民族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搭建互动学习平台,促进民族文化体验和交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因地制宜搭建集民族文化展示、体验、交流、传播于一体的互动学习平台。一方面,引入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设立集知识性、趣味性、交互性于一体的民族文化虚拟博物馆,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全景式参观体验,近距离感受重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创新思路,精心设计线上线下结合的特色文化体验活动,综合利用网络直播、视频连线、情境模拟、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文化体验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加深对重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培育特色文创产品,创新民族文化表达形式。发挥高校人才聚集、学科融通的独特优势,成立大学生民族文化创新创意中心,常态化开设非遗工艺、文创设计等系列工作坊,鼓励学生积极投身民族文化的创意表达。引导学生立足重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和流行元素巧妙融合,开发极具重庆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推广销售,在创新创业中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定期举办重庆民族文创设计大赛、创意作品云展播等,搭建学生创意作品展示交流平台,激发学生投身民族文化创新的热情,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
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凝聚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合力。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民族特色文化进校园工作格局。加强校地协同,主动对接各自治县民族事务部门,建立资源整合、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的双向机制;拓展校企合作,积极联合重庆民族文化旅游、非遗工艺等产业龙头企业,共同开发优质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深化家校社协同,举办“民族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家长、校友、民族文化传承人等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教育,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民族文化浸润育人新格局。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需要新作为。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理应勇挑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时代重担。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让民族特色文化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用中华文化之魂铸就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作者:桂小珺、熊蕊、谭利,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4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党建专项《全媒体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创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4SKDJ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