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乐力加助力气候大赛 携手清华SDG研究院共创可持续未来-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4/23 07:59:03
来源:新华网

保乐力加助力气候大赛 携手清华SDG研究院共创可持续未来

字体:

——“我们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了一个新颖的、领先的、面向市场的解决方案,最终致力于吸引国际资金支持热带雨林的保护工作,并发挥其在经济、社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益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我们的项目所搭建的觅净之眼——交互式景区废弃物信息平台,能够为游客提供一个反馈景区废弃物分布信息的渠道,为管理者提供一个长效的废弃物管理平台,帮助政府监管并评估景区的废弃物处理水平,促进景区废弃物的回收分类。”

——“我们的项目从雾霾监测与治理角度出发,研究雾霾动态迁移弥散的内在规律。进而通过搭建城市聚类社区,预测雾霾迁移的路径,建立一个实时预测雾霾动态迁移路径的开源网站,最终解决雾霾监测与预警问题。”

当下,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如何应对、如何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气候解决方案全球创新大赛(Universities for SDG13 Award)在德国、南非、巴西、美国、中国5个国家的5所世界名校同时进行,征召“可持续青年”献计献策。

作为一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保乐力加为实现以“创享欢聚”为目标的美好愿景,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此次,保乐力加中国携手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SDG研究院)举办了气候解决方案全球创新大赛中国区赛事。

围绕“双碳与可再生能源、自然资源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来自各方的学生们,群策群力贡献智慧,结合多学科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图为决赛现场全体线上线下嘉宾合影)

助力大赛 共创可持续未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气候解决方案全球创新大赛中国区决赛举行。来自全国不同院校的11支决赛队伍经过激烈比拼,最终,“羲和”团队、“比特雨林”团队和“一碳究净”团队荣获“中国区优胜奖”,并将代表中国继续全球大赛的角逐,“羲和”团队和“探废者”团队摘得“保乐力加特别奖”。

图1  决赛现场,主办方分别向获奖队伍颁奖并合影留念(第一行从左到右依次为:荣获“中国区优胜奖”的“羲和”团队、“比特雨林”团队和“一碳究净”团队;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为:摘得“保乐力加特别奖”的“羲和”团队与“探废者”团队)

应对挑战,理念先行。青年人的参与对推动气候行动至关重要。基于此,保乐力加希望通过加强与青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学科知识、数字技能,以创新、包容和可行性的方案,有效解决气候将相关领域问题。

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遵循。在大赛过程中,保乐力加中国整合资源和平台,激励青年发声与行动;同时通过分享企业实操经验和行业视角,为学生开拓视野、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提供更多可能。

保乐力加中国公共关系与传播副总裁王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保乐力加一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是集团对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份担当与诠释。” 

(图为保乐力加中国公共关系与传播副总裁王珏作为特邀评委线上参与决赛并发表致辞)

通过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与探讨,作为校外导师的保乐力加积极结合集团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项目经验,通过丰富的多领域实践案例,拓展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

谈到评审方案过程,王珏表示会从实操性、创新性和可复制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首先要看实操性,即方案解决了什么问题,预期获得什么结果,是否有落地的可能,其次,我们再细看方案的原创性和突破性,比如弥补了某些领域的不足,或是优化整合了已有资源。虽然是在中国区搭载,但是选出来三个优胜团队,也将进入全球大赛的角逐,希望之后中国的一些经验和实践也能分享给国际社会,所以可复制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参赛学生的方案角度各异,但都紧紧围绕着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实际问题展开,不少优秀项目给王珏留下了深刻印象。

例如参赛的“探废者”团队,搭建了一个交互式景区废弃物信息平台。王珏介绍说,“这个方案完整,考虑全面,充分分析游客、管理者、政府和社区的多方需求,打造了便于共同管理和监督的智能系统。团队成员还运用专业的学科技能,融合GPS、AR和物体识别技术,实现创新突破。更让人觉得难得的是,方案最后对成果的落地和推广也有一定规划,有明确的结果导向。”

(图为“探废者”团队互式景区废弃物信息平台模拟图)

从源头检测到社会呼吁,从智能光伏一站式解决方案到尘埃主题艺术展览,参赛学生关注的可持续话题覆盖着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改变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而改变也会落实到生活的点滴。同学们提出的议题很好地提醒我们,作为企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并让每个改变都脚踏实地。”

学生们的优异表现让保乐力加对“科技改变未来”信念越发笃定,“未来保乐力加也会继续为青年可持续行动提供支持和引导,助力中国可持续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未来由青年创造,可持续未来也一定需要青年的力量。王珏认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青年首先应当认识到环境治理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这是每个人必须承担的使命,拥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和热情,才会不断追求自我实现。”

理念一致 共建可持续发展事业

可持续发展一直深植于保乐力加集团的基因之中。怀揣着共同的绿色发展梦想,保乐力加中国与清华SDG研究院建立了紧密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中国推动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2019年,双方共同发起中国首个《可持续发展酒吧倡议与运营指南》,引领该行业的可持续经营;2020年,双方携手承办可持续发展相关论坛,并联合发布环保公益宣传片,吸引更多消费者对环保公益的关注和行动;同年保乐力加支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奖学金,助力可持续领域的人才培养。

(图为2020年保乐力加中国捐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仪式)

清华SDG研究院作为此次大赛的中国赛区承办方,在负责赛区宣传的同时,还在比赛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导师支持,“这些导师基本上都在气候变化领域有专业经验,同时又在国际组织、研究机构、高校或企业任职,对完善学生们的设计和方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清华SDG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说。

除提供导师外,此次保乐力加中国独家冠名中国区大赛,并为获奖团队提供支持以用于方案开发;同时,结合保乐力加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重点,大赛设置了“保乐力加特别奖”,激励青年学生关注自然资源保护和可再生资源回收等相关议题。

清华SDG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表示:“从1992年里约大会、2012年里约+20峰会、到2015年巴黎协定,全球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与挑战一直在行动;而中国在这场全球气候行动中,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向全球做出庄严承诺、采取切实行动,包括将气候变化、节能减排行动纳入国家多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等。在这一全球气候行动中,中国青年是中国未来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行动与治理的主力军,所以我们携手保乐力加中国,希望借助本次大赛的机遇与平台,将中国青年的奇思妙想变成一个个可实践、可落地的气候创新解决方案,最终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新方案与新策略,贡献中国青年的智慧与行动!”

(图为清华SDG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决赛现场致辞)

清华SDG研究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王珏表示,保乐力加与清华SDG研究院的合作会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是保乐力加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土化诠释与承诺。未来保乐力加希望继续通过双方的深入合作,将集团丰富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引入中国,联合发展更多本地项目,并肩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和实践者,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践行社会责任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为响应联合国号召,保乐力加在2019年就推出以“滋养风土、以人为本、循环再生、理性欢聚”为四大核心领域的《2030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方案》,倡导“好时光,好地方”,呼吁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欢聚、享乐有度的世界。

(图为保乐力加旗下著名干邑品牌马爹利红树林保护项目)

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保乐力加在不断加码国内市场布局的同时,更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事业。基于中国社区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酒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集团在中国启动了数个深具广泛影响力的公益行动,成为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业先驱。

在可持续生产与经营上,保乐力加贺兰山酒厂针对用水用电推出了多项节能举措,为保护当地水土做出贡献。保乐力加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多管齐下致力实现碳中和,包括最大程度减少天然气的使用,并100%使用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可再生电力;在运营过程中采用一系列节能设备,在蒸馏过程中使用热交换器与变速驱动装置以进行能源回收,最大程度提高蒸馏泵的能源效率等等。

此外,保乐力加还于2019年在上海设立旗下全球首家零售旗舰店Drinks & Co饮之奇境,遵循可持续发展酒吧运营指南和负责任的酒精消费准则,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

(图为保乐力加全球首家零售旗舰店Drinks & Co饮之奇境)

作为推广“理性饮酒”的企业先行者,保乐力加密切关注酒后不驾车与未成年人勿饮酒两大议题,联合社会各界落实“理性欢聚”理念。

(图为保乐力加“为了TA,不酒驾” 公益宣传活动)

未来,保乐力加秉持“创享欢聚”的价值观,将继续发展更多本土项目,身体力行实践集团的公益愿景。王珏表示,今后将更好地响应联合国号召,携手各方,不断拓新,为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做出新贡献,共同建设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

【纠错】 【责任编辑:张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