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论坛浙江杭州举行-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9/30 09:22:05
来源:新华网

第六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论坛浙江杭州举行

字体:

  9月13日-15日,由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于在浙江杭州举行。9月15日,大会举行第六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之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论坛,论坛旨在探讨如何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推动我国动物源食品的安全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孙坚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孙坚主持了本场论坛,他指出动物源食品耐药性的防控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他指出肠道是耐药基因孕育的温床,介绍了多种传播耐药基因的载体以及耐药基因通过接合转移的传播机制,同时介绍了建立监测耐药基因传播的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系主任、教授吴聪明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系主任、教授吴聪明分享了《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与合理用药》的策略,他介绍了欧盟EMA,美国FDA以及我国农业农村部目前批准用于食品动物的抗生素使用种类,指出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大量的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是防控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基础。

  玛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高级研发经理葛崇涛

  玛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高级研发经理葛崇涛分享了《应用纳米孔测序对沙门氏菌血清型预测以及溯源分型的评估报告》。

  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王建锋

  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王建锋在《畜禽耐药菌感染的多元防控策略》中分享了大量的天然药物在抗感染领域的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羿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羿在《益生菌对抗耐药性的潜在机制》中提出,益生菌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尚无定论。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王少林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王少林讲述了畜禽病原菌耐药高通量扩增子在细菌耐药性检测技术与应用,他指出在检测过程中选择同源性更高的基因,需要找到特异性区域进行扩增,通过靶向扩增技术,可以实现宏基因组中一些检出率低的问题,更好地指导用药,降低细菌耐药性,节约成本。

  扬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瑞超

  扬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瑞超分享了《新型测序技术在耐药菌检测与耐药遗传元件发掘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基于第三代测序技术而研发的Nanopore纳米孔测序技术这一新型测序技术的应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动科院双聘教授冯友军

  浙江大学医学院/动科院双聘教授冯友军分享的主题是《黏菌素耐药与毒力》。冯教授从细菌脂代谢角度出发,尝试从细菌的脂代谢为细菌的耐药性感染提供一些方案,通过三部分的学术报告内容,揭示了脂肪酸/生物素感应是细菌感染的代谢需求。

  微生物产品应用经理温晓芬

  微生物产品应用经理温晓芬分享了《赛默飞世尔兽用微生物鉴定药敏解决方案》,她介绍的该方案区别于传统的定性的纸片型药敏鉴定方式,即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该系统可测得MIC数值,定量鉴定微生物药敏情况,用于配合耐药监测。

  江苏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畜产品安全研究室副主任、江苏省优青何涛

  江苏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畜产品安全研究室副主任、江苏省优青何涛分享了《耐药新基因的发现及其防控策略研究》。

【纠错】 【责任编辑:李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