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型消费发展壮大 推动消费结构品质升级-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8/22 09:22: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促进新型消费发展壮大 推动消费结构品质升级

字体:

  我国有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巩固和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持久动力的关键一招。近日,《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下称“措施”)对外公开发布,系统部署了六个方面20条举措,其中从壮大数字消费、推广绿色消费的角度对于拓展新型消费进行了明确布置。当前,要坚持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创新消费场景,拓展消费新需求。措施纲举目张,从促消费全局出发,与已出台的消费专项支持举措形成合力,与其他优投资、稳就业、促增收政策形成“组合拳”,能够增强扩大内需的政策综合效应。

  供需双侧发力提升新供给更好匹配新消费

  “措施”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回应消费者诉求,通过创新商品、要素和制度供给,推动国内消费市场由大向强转变的方向性和指导性文件,在这个时点发布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需求侧看,我国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体,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业态更加丰富,居民消费从实物商品加快向服务消费扩展。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4.5%,比去年同期明显提升。但与部分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仍有20%左右的提升空间。随着居民收入稳步恢复和增长,智能绿色健康安全将成为居民消费的一致性偏好,消费追求更加趋向个性化与品质化,需要更好匹配这种升级趋势。

  从供给侧看,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产业升级正在提速,产业体系对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等新形态和新模式的支撑有望进一步增强。客观上,当前消费品产业同质化与消费高端化趋势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自主品牌建设滞后与品牌消费激增之间存在不匹配问题,表现为低端产品与服务供过于求,高端优质产品与服务供不应求,支撑国内市场潜力加速释放的有效供给仍不足,尤其是自主、新兴、高端、走国际道路的品牌建设亟待提速。就提升供需匹配性和畅通供需循环而言,关键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拓展新型消费政策举措加速形成合力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一揽子促进新型消费的政策举措,形成推动新型消费市场发展壮大的政策“组合拳”。包括出台了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家居消费、电子产品消费、汽车消费等专项促消费举措等,都把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品质化作为重点引导和支持方向,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需求牵引新供给,着力打通新型消费市场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的堵点,加速活力和动能释放。这次措施提出的壮大数字消费、推广绿色消费正是梳理总结已出台政策和各地实践,深入挖掘居民新型消费发展潜力的集大成式的举措。

  当前,全国范围和主要区域在促进新型消费方面已经取得一系列亮点与成效,这为进一步拓展国内新型消费市场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新型基础设施相关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有效投资对于新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增强,如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5%,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2%。二是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资源优势,不断创造新的应用场景,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技术革新与新产品迭代,例如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30%,推动智能网联等新型消费不断连点成链、扩面提质。三是接触式服务消费快速恢复,有利于推动实物商品与信息服务、智能服务深度融合。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信息服务、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等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超过50%。

  推动国内新型消费市场由大到强

  一是加快新型消费相关平台设施和体验中心建设。“措施”提出,推进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丰富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鼓励搭建促进和推动新型消费发展的平台设施,指出要鼓励数字技术企业搭建面向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平台,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强化对数字生活智能化和促进高品质智能市场发展的基础支撑。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取得创新突破的同时,还要持续完善跨境电商、旅游度假、餐饮、养老、冷链物流等相关领域服务标准。在促进信息消费方面,“措施”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改造,提升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

  二是促进新型消费市场提质升级与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日新月异,既赋能传统消费市场,又拓展市场新业态新模式,也深刻影响经济组织形式和个体行为。首先是数字化绿色化新产品和新服务极大丰富了消费者选择的空间,通过完善消费品牌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增加高标准优质供给。要加快研制超高清视频、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穿戴等相关新型产品并强化相关应用配套。其次是重塑消费理念与偏好,绿色低碳环保已经成为当前消费品质升级的重要内涵特征,“措施”明确指出反对奢侈消费和铺张浪费,倡导理性节俭消费。再次是引领生产生活新风尚,有利于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此,“措施”指出,要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

  三是推动新型消费市场深度融合和结构优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有利于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从而不断丰富绿色消费、数字智能等新型消费市场的形态和层次。“措施”提出,要促进传统升级和新型消费深度融合,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发展即时零售、智慧商店等零售新业态。既要加快传统消费的数字化转型,促进电子商务、直播经济、在线文娱等数字消费规范发展,又要打造数字消费业态,增加有吸引力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数字生活智能化市场是典型的新型消费市场,要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推动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从而有序释放潜力和活力。

  四是完善关于新型消费的体制机制保障。首要是完善重点消费领域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包括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措施”要求,健全节能低碳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鼓励先行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其次是完善绿色低碳产品推广机制,在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方面,要健全部门间的协作联动机制,促进真招实招落地见效。例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消费保持适当补贴力度或提供贴息贷款等金融支持等。又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有序建设一批设施完善、业态丰富、健康绿色的消费集聚区,推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增强新型消费服务可及性等。再次是强化新型服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针对直播带货、互联网医疗、预付式消费、大数据“杀熟”、隐私泄露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采取防范性举措,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提高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和协作水平。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形势室主任)

【纠错】 【责任编辑:任禹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