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黄花遍地生金-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0/13 15:58:42
来源:中国食品报

大同黄花遍地生金

字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黄花主产区,山西省大同市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四大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大同黄花在规模化、智能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道路上蹄疾步稳、奋力前行,当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占全国的1/4,黄花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42亿元,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真金白银”护航产业稳定发展

  “我们村一共种了1000多亩黄花,2022年,村里合作社的收入就达到了500万元,农户月均收入在6000—8000元,今年估计会更高。”对于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东坪村党支部书记王美珍来说,2023年是值得高兴的一年。由于管理到位、精耕细作、适时灌溉,村里合作社承包的黄花地丰产又丰收,总产量达到了150万斤鲜菜,创合作社产量新高。

  “原本产量还能更高,奈何天公不作美,丰收季的时候下起了冰雹。不只我们村,临近几个村子的黄花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王美珍回忆道。

  恶劣天气影响下,农户收入怎么保障?王美珍表示,“影响不大,村里黄花都买了种植险,每亩保费175元,各级补贴140元,合作社只出35元。种植险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在黄花行情不好的时候,还有每斤18元的干花‘兜底价’,让村民们‘稳赚不赔’。”

  黄花学名萱草,又名忘忧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花经过蒸、晒,加工成干菜,即金针菜或黄花菜,远销国内外,是很受欢迎的食品。黄花种植一次可连续采摘10年左右,但在种植初期的前三年,基本没有收成。这也是为什么黄花价高,但此前种植规模却无法扩大的原因。

  “村里刚成立合作社时,贫困户的地一亩补贴1000元,普通农户的地一亩补贴500元。”王美珍介绍。

  原来,为了让村民大胆种,云州区制定政策,设立种植补贴,同时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先是成立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集中当地土地资源,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且当地农民种植黄花享受补贴,还可到合作社参加黄花田间管理,这项政策解决了农户种黄花前三年没收入的问题。“此前,大家宁愿种不怎么值钱的玉米,也不愿种价格高的黄花,幸亏前期有政府的补贴,我们才能‘熬出头’。”王美珍说。

  “真金白银”的投入还远不止于此。黄花生长关键期必须得浇够水,云州区积极争取水利设施项目,累计投资2.6亿元,新增和恢复水浇地面积22.68万亩,铺设地下管道、修复配套机井、实施节水喷灌,解决旱天没有淋头雨导致的黄花减产等问题。

  “水利设施这些年一直在完善。打机井,建喷灌、滴灌设施,今年政府借助水系连通水美乡村项目把桑干河水引到坊城河里,可以实现地表水灌溉。遇上干旱天再也不发愁。”云州区副区长、西坪镇党委书记张丽霞说。

  种植难题都解决了,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咱们平时食用的黄花其实是没有开花的黄花,这对采摘要求极高——摘得早了,产量上不来;摘得晚了,黄花开了花,价值上不来。”王美珍表示,此外,采摘后的鲜花如何保鲜也是难点。

  “占地1万平方米的晾晒场、1万平方米的晾晒大棚、200平方米的冷库相继建好,政府想在了我们前头,也做在了我们前头。”王美珍告诉记者,每到采摘季节,合作社每天都会联系本地加工企业,深入地头,现摘现称现结算。村民采摘下的鲜黄花,及时进入地头冷藏库。鲜黄花集中出售解决了过去采摘怕高温、蒸后怕遇雨、晾晒怕阴天的难题,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收益。

  “过去这一亩地一年下来也没多少收入,如今农民有土地流转、合作社打工和分红至少3块收入,单是采摘季的40天下来,一家就能有5000到1万元的收入。种上一亩黄花,农民就脱贫了。目前,乡村两级主要是做好黄花基地的提质增产,下一步计划在产品的研发和开发上多做文章,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黄花价格。”在张丽霞看来,看得见的变化非常喜人,然而一路走来,也远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产业发展初期,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前年收获季遇上了蓟马虫害爆发,去年黄花出花关键期遇上了干旱,前期功课都做足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产量目标。好在这两年价格好,收益还能保障。”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东坪村又开始给黄花开拓“新地盘”。王美珍说,村里正在规整土地,开始种新一茬黄花,确保旧地块黄花生命期结束后不断茬。黄花产业稳定发展,农户就能持续获得稳定收益。

 科技创新为产业腾飞插上翅膀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大同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殷雪年指出,农业科技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大同市科技局大力发挥牵引支撑作用,通过组织实施“三区”人才科技专项计划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依托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和优势企业科研力量,大同市积极推动特色种质资源发掘、创制工作。在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植株组培室内,一罐罐脱毒黄花苗摆满实验架。“通过取样剥离大同黄花茎尖0.1—0.3毫米,我们培育出了黄花脱毒苗。与传统黄花相比,它不带病毒,且满足了工厂化的大批量生产需求。”该研究所党委副书记马涛介绍。

  早在2020年,大同市就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共建了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院以大同黄花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路径,联合山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国内黄花研究领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为黄花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现大同黄花种植、加工、品牌标准化,持续推动黄花全产业链集群化融合发展。黄花精酿啤酒、黄花脆、黄花饼、忘忧酒……在校企携手下,黄花系列新产品陆续“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黄花产品品类,延伸了黄花产业发展链条。

  除了拥有“科技芯”,黄花种植过程也是科技感满满。“通过智慧农业监测系统的搭建,借助微气象设备和物联网传感器,我们能实时采集气象和土壤墒情数据,经过智能数据中心的分析处理,实施统一‘中耕除草’、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种植效率更高、更科学。”在云州区万亩有机黄花基地内,唐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师伟介绍。

  据悉,2022年通过推广智慧农业监测系统,结合现代有机农业示范田建设,唐家堡村已有1000亩黄花实现了提质增效,亩产优质黄花干菜达到300公斤以上。今年还陆续对其余3000多亩黄花田实施智能化、标准化改造,形成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有机黄花标准化生产规程,辐射带动全区、全市黄花产业走上质量兴农之路。

  师伟打开手机,点击唐家堡智慧农业监测系统App,全村各个黄花地块的土壤湿度、气候数据等都一目了然。“现在村里种黄花的农户,拿出手机就能清楚地里的情况。”

  在黄花种植关键期,各村的合作社还会有农技特派员上门传授黄花种植知识。要施好底肥,而且要用磷钾含量较高的肥料;追肥要适时,分见苔、抽苔和采摘前三个环节追肥;要因时加强灌溉、除草和打药……农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方案。

 延长产业链助黄花变“金花”

  过去,大同黄花销售以批发市场为主,到8月份就卖完了;现在,除了烘干、晾晒的干黄花,还有冰鲜、冻干黄花,以及丰富多样的黄花产品,产业链延长了,价值提升了,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总书记强调,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黄花这个产业,让它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一个好门路,变成群众的“致富花”。

  在总书记考察过的坊城新村,一个现代化的黄花产业园已经建起来了。

  黄花酱、黄花茶、黄花啤酒、黄花油茶……各种各样的黄花产品陈列在园区内。黄花酱当属其中“明星”产品。“每天有近2万罐黄花酱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去年黄花酱销售了250多万罐,甚至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部分国家,非常受欢迎。

  西坪镇最早、也是最大的黄花收购加工企业大同三利集团农业有限公司驻扎于此,拥有黄花烘干车间22间、年带动黄花销售200万斤。“公司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合作农户进行创业致富指导与扶持。截至去年,与10个乡镇的2.1万多户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公司负责人庞乃东介绍,公司把绿色有机黄花基地的高品质黄花收购回来,进行加工包装后卖到大型商超,每年黄花的销售额有5000万元。

  经过延链扩链建设,宜民、云萱、坊城产业、火山粮源、宜发同城等黄花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截至2022年底,云州区共有精深加工企业14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开发生产冰鲜、酱菜、预制等十大系列100余种黄花产品。

  在宜民公司的厂区里,一条预制菜加工生产线已经投产运营,黄花水饺、黄花包子、黄花饼等黄花预制产品都已投产上市。“企业一头连着黄花种植基地,一头连着市民餐桌,预制菜生产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直供,既提升了效益,也解决了黄花销售问题。预制菜投产第一年就实现了3000万元销售额,为大同市企事业单位食堂、学生食堂、养老院等供餐。”公司总经理王利宏说。

  除了纵向发力延长黄花产业链,云州区同时坚持农文旅联动,推动黄花一二三产同步发展,深度挖掘黄花三产消费潜力。

  依托黄花产业、40天花期、近郊区位、乡土文化等资源,云州区将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融合发展,打造了“黄花+”模式,持续投入近1亿元打造火山黄花田园综合体,建成火山天路、忘忧大道、忘忧农场、旅游小镇等景点,与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西坪国家沙漠公园、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连成一线,形成山水田林湖的美丽景观,已经形成以黄花为媒的乡村旅游点23个,旅游年收入2亿多元。

  “我们农场成立于2017年,以黄花产业为核心,是一个集精品种植、科技研发、产品销售、研学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基地。”退伍后,秦经国和30多位年轻人一起返乡创业,创立了忘忧农场,“大家都想回来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忘忧农场是云州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项目,是青农返乡创业、振兴乡村的成功样板。“研学项目包括国防教育、科普教育、劳动教育、自然教育、生活美育、德体共育等实践课程体系,研学季的时候每天可接待400—500人,还有定期开展的夏令营、团建、露营等活动。”秦经国介绍,目前农场正积极开展黄花生物科技产业,建造黄花生物科技观光工厂,研发以忘忧草精华为主要成分的美妆及保健类产品,开发黄花文创产品及旅游产品。

  在云州区下榆涧村与唐家堡村中间,一条不足10米宽的乡间公路如今成了网红公路,也是忘忧大道上最有代表性的旅游观光地。道路的南北两端都是成片的黄花地,北面紧邻的就是建有观光木栈道和立有“大同黄花·忘忧云州”红色字体造型的黄花地。

  许多网络达人在这里直播带货。“网民都喜欢看这里的标志性景致。”网络达人“老文”说,这两年,他通过直播带货,销售黄花产品超10万元,而且回头客特别多。

  原先在唐家堡村种植黄花的杨旗,如今已是大同花倾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拥有2条成套的黄花全自动生产线,日加工鲜菜可达40吨、年产黄花酱30万瓶。“公司这两年通过网络销售的产品约占1/6,而且势头越来越好。”杨旗介绍,今年村里组建了由村集体控股的专业营销公司,创立了“云耕唐萱”品牌,想要通过电商营销等新模式,不断提升黄花产业链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带动全村人进一步增收致富。

  大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三产愿景正在成为现实。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席志俊表示,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大同黄花全产业链产值预计将实现百亿元目标。

 品牌协同发展擦亮金字招牌

  农业转型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时,打造品牌是“必经之路”。近年来,大同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紧紧抓住“大同黄花”这个区域公用品牌的“牛鼻子”,从顶层设计到标准制定再到相关扶持政策快速落地,一系列“组合拳”使得“大同黄花”品牌价值日渐凸显。

  “大同注重品牌培育,在提升产业质量上聚焦发力。”大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艾凌宇介绍,大同黄花突出规范化种植、标准化加工、专业化开发以及统一化运营。目前大同推出“大同黄花”品牌logo,统一形象标识、质量管理,将各类自创品牌授权纳入“大同黄花”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融合共生,实现子品牌产品溢价。

  黄花饮品、黄花脆休闲食品、黄花馅料主食、黄花酵素、护肤用品……市面上大同黄花系列加工产品令人眼前一亮,黄花由食品向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产品发展,鲜窝窝、绿帝、燕之坊、怡然春、东方亮等一批产品品牌也在“大同黄花”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下,实现协同发展。

  叫响一个品牌,带火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在今年举办的2023黄花产业发展大会上,大同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黄花之都”称号。此前,“大同黄花”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大同黄花”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协同发展”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2年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扶持黄花产业发展十条政策》《关于加快推进黄花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如今,小小黄花遍地生“金”,在大同这片大地上越开越艳,不仅成为当地乡亲们的“致富花”,也成为乡村发展的“振兴花”。 (中国食品报记者 高娇娣 文 摄影 张拥军)

【纠错】 【责任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