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1/ 26 08:54:26
来源:证券时报

券商迎来丰收年:3家盈利达百亿级 4家业绩翻倍

字体:

  在市场意料之内,2021年是券商的丰收年。

  截至1月25日晚间,至少有26家券商预告了2021年度业绩,其中仅有5家净利润同比下降,也即超过80%的券商业绩同比增加,甚至有4家券商净利润翻倍。不过,也有1家券商出现了亏损。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目前至少已有3家头部券商预告净利润突破百亿元,且同比增速相当可观。其中,中信证券以230亿元稳居第一,增幅也高达54.2%;而国泰君安证券净利润为150亿元,增长34.98%;招商证券净利润则增长22.35%,为116.13亿元。

  与此同时,部分特色化券商则冲破了马太效应桎梏,实现业绩大幅增长。例如以公募资管及财富管理业务见长的东方证券净利润达50亿元~56亿元,增幅高达85%~105%;背靠母公司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的东方财富证券净利润也增长约67%,达到48.25亿元。

  3家头部券商

  盈利突破百亿

  公告显示,目前共有12家上市券商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另有14家券商由大股东披露了2021年未经审计财报(母公司)。从现有样本来看,大部分券商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但行业内卷情况也在加剧。

  1月5日,中信证券早早公告了业绩预增。数据显示,中信证券2021年营收为765.7亿元,增长40.8%,净利润则大增54.2%至229.79亿元。这充分展示了券商龙头的虹吸效应,继续稳坐冠军宝座。

  随后,国泰君安证券和招商证券也相继宣布预计2021年净利润超百亿。其中,国泰君安证券2021年营收为426.69亿元,增长21.22%,实现净利润150.13亿元,增长34.98%;而招商证券营收增长21.04%至293.86亿元,净利润增长22.35%至116.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东方证券、光大证券、财通证券、浙商证券4家上市券商净利润预计均超过20亿元,而东方财富证券和安信证券的未经审计财报(母公司)显示,净利润分别为48.25亿元和33.63亿元,基本跑进行业较前位置。

  从业绩增速来看,除中原证券、国盛证券、江海证券3家小型券商规模较小,业绩增幅超过100%外,另有东方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中信证券、方正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预计净利润增幅超过50%。

  而在5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券商中,国都证券、粤开证券、五矿证券3家净利润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2.6%、4.1%和11.87%;而东海证券、中山证券两家券商,净利润却分别下降了56.86%和151.54%,在行业大年明显掉队。

  押对财管

  多家券商业绩大增

  通过对比券商业绩预告,不难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脉络——2021年业绩亮丽的券商,普遍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颇有建树,“含财量”似乎已成为挖掘绩优券商的一个重要指标。

  举个例子,在已有数据统计的26家券商中,东方证券净利润增速达到了85%~105%,可谓遥遥领先。开源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超表示,东方证券财富管理和公募资管业务先发优势明显,充分受益于财富管理市场空间扩容,预计2021年大财富管理业务条线(代销+旗下控股和参股公募基金)净利润达到27亿,增加41%,利润贡献达到50%。

  背靠母公司东方财富,同样业绩大增的东方财富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属性更加明显,并反映在相关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上。数据显示,东方财富证券2021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52%至45.5亿元,继续快于市场增速,市占率进一步上行;利息净收入达17.5亿元,增加38.6%,融出资金规模420亿元,增长42%,两融市占率进一步上行至2.3%。

  方正证券2021年净利润预计为16.45亿元~18.65亿元,增长50%~70%,这或许也与其财富管理业务的加速布局有关。据方正证券财富管理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2021年方正证券共新设14家营业部,以加大对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覆盖;同时鼓励全员考取投顾资格,强化产品投研队伍建设,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

  “从盈利驱动力角度来看,2021年盈利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财富管理业务的高增长,而财富管理带来机构管理规模的高增长,将带来未来券商机构业务的快速增长。”国泰君安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认为,非银板块内,券商更具投资价值,2022年更是如此,仍推荐券商由财富管理衍生出的机构业务主线的投资逻辑。

  风险拖累

  部分券商业绩滑坡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目前超过八成的券商均表示2021年业绩预喜,但仍有5家券商净利润同比下滑,甚至中山证券还出现亏损。

  从数据来看,国都证券、粤开证券、五矿证券3家净利润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2.6%、4.1%和11.87%,但东海证券、中山证券净利润却分别同比下降了56.86%和151.54%。

  透过业绩下跌看背后,东海证券和中山证券近两年可谓风险频发。

  作为中山证券的控股股东,锦龙股份曾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到,中山证券因2020年8月收到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函,新增资本消耗型业务被暂停,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另外,中山证券部分持仓债券估值下跌,公允价值变动出现损失。

  彼时,深圳证监局要求中山证券在一年内暂停新增资管产品备案,暂停新增资本消耗型业务,暂停以自有资金或资管资金与关联方进行对手方交易,同时责令限制中山证券董事长、总裁、合规总监领取2019年绩效奖金等基本工资以外的报酬。

  中证协信息也显示,中山证券目前共有12名董监高,其中包括董事长、总裁、董秘、财务总监、4名副总裁在内的8名高管均是上述处罚公告后发生的变更。管理层发生大变动,资管、信用、自营等业务遭监管叫停,2021年分类评级下降至CCC级……多重影响之下,中山证券因此去年过得颇为艰难。

  另一边,不久前的1月11日,东海证券公告,首次披露了与蓝光发展的债券交易纠纷案。2019年7月,东海证券通过旗下4只资管计划购入了总额1亿元的“蓝光债”,并持有至今。如今因蓝光债实质违约,东海证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发行人支付债券本金、利息及滞纳金合计1.18亿元。而这已经相当于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1.51亿元的近八成。

  因受多个风险事件影响,东海证券近两年业务开展较为艰难。年报显示,2019年和2020年分别发生调查处罚事项10起和5起,业务涉及投行、资管等多个业务条线。2021年未经审计财报显示,东海证券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为9.53亿元,下降0.42亿元;利息净收入则下降1.14亿元至0.18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甚至为-4.87亿元,而在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还是4.72亿元,成为业绩增长的最大掣肘。而在2020年4月29日,因资管业务展业违规,东海证券还被江苏证监局采取了暂停新增私募资管产品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已于2021年2月恢复)。(记者 王蕊)

【纠错】 【责任编辑:黄浩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0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