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5/ 31 08:01:45
来源:新华网

青春身影活跃在中国乡村振兴舞台上

字体:

  新华社济南5月30日电(记者吴书光、马欣然、贾云鹏)“小时候,爸妈告诉我,长大后别回农村了。”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农村长大的崔毓娇并没有听从长辈的劝告。大学毕业后,24岁的她选择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振兴专职工作者,在田间地头扎了根。

  为引导青年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沂源县启动了“乡村振兴专职工作者”计划,崔毓娇成为今年新入职的20名青年工作者中的一员。初到鲁村镇工作,她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上,走村入户详细了解村民所想所盼,并据此制定任务清单供村“两委”研究解决。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220万人。

  从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到成为非遗传承人、发展农村电商,再到开发乡村旅游、创办小微企业……《“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培育100万名农村创业带头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1500万人。

  位于鲁中山区的沂源县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涵盖了龙子峪村、姬家峪村、刘家坡村、徐家庄村等7个行政村,其中5个曾是省级贫困村。鲁村镇党委副书记高源泽说,这几年综合体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吸引了40多名大学生返乡入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

  5月24日拍摄的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小波 摄

  初夏时节,位于刘家坡村的山东华盛果品股份有限公司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里,一行行苹果树整齐排列,嫩绿新果挂满枝头。基地负责人齐凯指着果园“智慧大脑”说,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土壤温湿度、墒情、虫情等信息,为苹果生产提供精准指导。“只要在电脑或手机App上点一下,浇水、喷肥、打药就可实现自动控制。”

  齐凯是名“90后”,3年前来到这里负责“智慧果园”建设。他凭借专业的种植管理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不仅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运用到苹果生产,引领示范当地果业数字化转型,还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5月24日,在山东华盛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基地,“90后”负责人齐凯与村民一起给苹果套袋。新华社记者 马欣然 摄

  “以前种苹果靠经验,现在靠技术,既能节本增效,还能大大提升苹果品质。”齐凯说,现在1个人就能管理30多亩果园,原来按斤卖的苹果如今按个卖,经济效益翻了好几番。

  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开发乡村文旅资源、直播带货助农增收……活跃在田间地头、基层乡野的大批青年,利用接受过的良好教育、在市场打拼的经历,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空间。

  为让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各地不断完善青年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山东省威海市提出“提升涉农领域大学生生活补贴实施力度”,广东省要求“到2025年底,组织下乡帮扶、返乡实践和兴乡技能的青年各10万人”……只有凝聚政策合力,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

  既要把青年人才“引回来”,也要注重青年人才的继续培育。设立在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的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为高校学生、村干部等提供学习平台,已举办各类乡村振兴培训班、电商培训班等百余期。院长董方军说:“学院已培训青年人才3000余人,青年人才‘蓄水池’越来越大。”

  “乡村振兴给了年轻人广阔的舞台。有一群年轻人为梦想中的乡村而打拼,从田野里生发希望,乡村振兴的路会越走越宽。”董方军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5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