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6/ 09 17:24:15
来源:新华网

看好中国市场机遇 外国商业领袖接连访华

字体: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7日发布的消息,花旗银行首席执行官(CEO)简·弗雷泽(范洁恩)近日访问中国,表示看好中国市场,花旗将继续扩大在华业务。

  范洁恩访华之前,包括特斯拉CEO马斯克、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星巴克CEO拉克斯曼·纳拉辛汉(纳思瀚)等在内的多位海外跨国企业高管接连访华,纷纷以实际行动表明对中国市场机遇的高度重视,为中国经济投下信心之票。

  2020年1月7日,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出席中国制造Model Y项目启动仪式。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CEO纷纷来访 投下信心之票

  范洁恩5日到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时表示,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充满信心,花旗银行作为在华有120年历史的国际金融机构,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扩大在华业务。

  马斯克访华时赞扬中国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愿继续深化互利合作,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星巴克新任全球首席执行官纳思瀚5月末首次到访中国,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日本和美国相比,中国增长空间很大,希望未来中国能成为星巴克最大的市场。

  香港《南华早报》分析文章认为,近期来自科技、银行、时尚和制造业的首席执行官们排队来华访问表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于西方主要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据外媒报道,法国奢侈品巨头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路威酩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阿尔诺将于6月访问中国。彭博社称,世界各大品牌正加大力度吸引中国的年轻一代,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Z世代”将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路透社分析,中国市场有效提振了路威酩轩的销售,阿尔诺此次访华正值旗下品牌蒂芙尼调整品牌战略的关键时刻。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认为,跨国公司CEO纷纷来访的最主要目的是亲自考察市场状况,加强与中国政府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在华业务。在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措施之后,企业都希望从中国不断发展的经济中获得更多利益。

  投资热情高涨 分享发展红利

  CEO接连来访,更反映跨国巨头的对华投资热情。

  今年4月,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建立第二家工厂,专门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工厂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未来,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生产的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将向全球市场供货。

  德国联邦银行的数据显示,2020年德国企业对华投资仅为21亿欧元,而2021年投资额就已暴涨至大约100亿欧元,2022年德国企业对华投资高达115亿欧元,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大众汽车看好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5月末宣布计划向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投资20亿欧元。此外,大众还在中国成立电动汽车相关的人才培养机构,以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2023年4月24日,这是上汽大众品牌在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展出的ID.6X纯电SUV汽车。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据《纽约时报》报道,目前在中国已有30个生产基地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计划斥资100亿欧元建设一个新化工生产基地,其规模将与巴斯夫位于路德维希港的巨大总部园区相当。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8日说:“近期,众多跨国公司高管纷纷掀起‘访华潮’,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汪文斌表示,外商看重中国经济复苏带来的巨大机遇,看好中国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纷纷表示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将继续全方位投资中国。

  “我们欢迎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深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红利。”他说。

  世界紧密相连 “脱钩”不得人心

  近来,美国一些政客为维护霸权私利、遏制中国发展,加紧在经贸、科技等领域推动对华“脱钩断链”。宋国友认为,外企高管纷纷访华,充分表达了欧美商业界对于“脱钩”言论的反对态度。

  在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的会见中,马斯克把美中利益比作连体婴儿,认为彼此密不可分,并明确表示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路透社近期播发题为《对华投资淹没“脱钩”言论》的金融评论文章,认为众多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中国向全球商业界释放的开放信号,包括特斯拉、空中客车等外国公司都在中国投资、扩大生产。

  2022年11月9日,在空客天津总装线,其首架空客A321飞机上线开始总装。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此前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切断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不现实的,这样做将使德国大部分产业面临风险。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钩”,对德国几乎所有的产业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欧洲、美国和中国紧密相连,与中国“脱钩”毫无意义。

  德国基尔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中国“脱钩“对整个欧洲来说代价非常大,尤其是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德国。如果与中国“脱钩”,德国可能损失逾1310亿欧元收入,若中国进行反制,德国损失可能更大。(记者:李雪笛、缪培源;编辑:刘健、王丰丰、陈丹)

【纠错】 【责任编辑:刘笑冬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968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