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血管病变防治难题,通络干预为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策略-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3/12 09:29:55
来源:新华网

探讨微血管病变防治难题,通络干预为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策略

字体: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脑血管病论坛在石家庄举办,论坛上,多位业界专家围绕“通络治疗与神经血管单元”“通络治疗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和“通络治疗与脑小血管病”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现场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进胜表示,从中枢神经到周围神经,再到肌肉效应,神经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网络。无论是从中医角度还是西医角度来说,神经系统网络跟中医上络病的概念非常切合。近年来,中医络病理论在脑血管领域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治疗策略。

广东省中医院蔡业峰提到,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发病机制复杂,可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影响。关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恢复脑血流灌注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关键,包括血管再通、改善微循环、侧支开放与血管再生等方面,超早期再灌注治疗为其中的首要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带领团队提出的通络治法开创了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全新途径,提出“孙络-微血管”是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的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揭示了通络保护内皮细胞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表示,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我国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和疾病风险,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至关重要。目前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降脂治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黄勇华教授介绍,脑小血管病是引起脑缺血和脑出血的主要病因,脑小血管病患者临床症状往往比较隐匿,常表现为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执行功能下降及情感障碍等。另外,现阶段,临床上头晕找不到其他病因时,应考虑到脑小血管病的可能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行头颅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下一步病情的诊疗。

“穿支动脉病变是可以导致急性卒中事件的脑小血管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波介绍,急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病因机制存在异质性,鉴别不伴有大动脉狭窄的穿支动脉梗死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小血管标志物(腔隙、深部白质高信号)和豆纹颈动脉分支,以及眼底血管改变有助于鉴别不伴有大动脉狭窄的穿支动脉梗死的病因机制。吴波教授指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早期会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抗栓治疗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涛指出,中医中的络脉与脑小血管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如在结构、病机、病因上都互有联系。在临床特征方面,络病有“病位迂曲,易于瘀滞”、“病机复杂,难以治愈”、“症状多样,难以辨识”的特点,与脑小血管病的特征一致。在治疗方面,中医对络病的治疗方法为“理气通络、祛瘀通补”,络病理论指导下的脑小血管病论治可能是重要的切入点。

【纠错】 【责任编辑:白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