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互通董事长闫军:数字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5/17 17:23:01
来源:新华网

智慧互通董事长闫军:数字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字体: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廖国红)在2022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来临之际,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闫军接受新华网《数字化转型》栏目采访时表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信息化、智能化科技为各行业带来新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数字技术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华网《数字化转型》:在2022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即将来临之际,您作为来自一家致力于“技术改变世界”的产业一线企业的负责人,对此有什么特别感受和思考?

闫军: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在支持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数字赋能为导向,以场景应用为抓手,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新华网《数字化转型》:对如何进一步利用好数字技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让城市乡村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等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闫军: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有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建设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有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与智能化升级、建设城市新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超级计算、雷视融合、全息感知等技术驱动的智慧停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新基建及数智化改革场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缓解停车难、交通拥堵、优化出行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出行、提升城市区域综合治理等方面成效突出。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场景上,以目前我们企业所服务的北、上、广、深等全国超38座一二线城市为例,依托高位视频道路监测技术(ASE),通过为城市提供高精度机器智能及无人化电子收费的技术服务,有效的解决了城市的停车难、治理难、收费乱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对车的容纳率、容纳量。以往市民反映的黑收费、乱收费等问题得到杜绝,出行停车实现也能即停即走,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无人化、无接触式的管理非常便捷。另一方面,运用车态感知(VSA)算法与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车的状态与行为监测感知。应用AI算法族,即可实现如车牌、车型、车脸、车况及行车轨迹、行车姿态、场景识别等功能,服务交通管理、车路协同、车机交互、智能驾驶等领域。第三,通过打造全息道路(HRS)(包括:全息街道、全息路口)以雷视融合及多模态感知技术、星地协同监测技术对道路的路面状况及周围环境实现立体、多维、全息的监测感知,服务交通运输管理、智慧交管、交通综治、城市治理等领域。

通过建设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对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智能升级,利用一系列技术产品,逐步实现基于全局、全域、全时,由点、线到面的城市交通智能路网系统巨型图谱,精细交通组织,势必将更为有效地服务民生,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并,连接未来。

新华网《数字化转型》: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哪些我们现在梦寐以求的向往和需求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

闫军:这里我要提到一个重要的创新技术——智能路网(IRN)技术。智能路网技术,是源于我们企业服务交通管理及城市治理,并面向未来的视角,致力于为当前智慧交通领域的“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等子项应用打造一个智能化支撑系统。并有效解决了目前的“车路协同”技术仅关注自动驾驶测试,而“无视”当前普遍存在的交通痛点、难点的问题。

在技术上,智能路网系统以智能传感、大数据、物联网、多维通讯技术将交通中涉及的路口、支干道路及“毛细血管”全部连接打通,从点、到线、到面,建立起一个基于全局、全域、全时的智慧交通管理能力,构建城市、区域、国家的智能路网“交通神经网络”大系统,既服务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停车难、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绿色低碳出行及交通综合治理等痛点难点问题,又能够并有效承载起“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的发展应用,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供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让人工智能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测量”的技术。让城市更美好、让交通更美好,让市民梦寐以求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体系成为现实。

【纠错】 【责任编辑: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