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空间,“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展示(五)-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11/22 13:06:22
来源:新华网

乡村文化空间,“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展示(五)

字体:

  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都市人民政府、新华网联合主办的2022年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展示活动,“最美乡村空间”网络投票正式开启。本次入选网络投票项目共187项,包括创新案例89项,空间设计98项。

  11月15日至30日,国家公共文化云将分批展示部分入围作品。作品详情可登陆专区查看,欢迎广大网友投票支持喜欢的案例项目。

  今天为您展示的是入选空间设计类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的8个案例。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民宿修缮项目

 

  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民宿修缮项目位于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其中建筑面积共计约1844平方米。本次设计范围为待泾村7002号、7003号、7004号、7005号、7007号及周边景观的建筑修缮设计、室内装饰设计、二次机电设计、景观设计及软装设计等。

  本项目将地域文化重新赋予生命力,将原有只具备居住功能的空间与金山当地独有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地域文化通过设计运用到民宿中,不断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及生态特色等相互融合,让民宿本身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江苏省苏州市区:三山岛文物馆

  本项目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东南太湖中的三山岛,该岛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本次项目主要针对建筑设施、展陈空间、说明系统、配套区域及环境景观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意将“三山文物馆”建设为市民和游客探究吴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的优选、必选景点,同时作为研究三山岛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科研基地。“三山文物馆”占地面积约480㎡,展陈面积115㎡,改造提升后以《溯源三山岛——太湖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为主题,简述三山岛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详述三山岛旧石器及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内涵,复现一万年前太湖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先民生产生活状况,从而展示太湖地区最早的人类的活动面貌,揭示三山文化作为太湖文明重要源头的巨大价值,丰富太湖文旅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环境综合整治,塔影园苏州民俗博物馆装饰布展工程

  民俗博物馆是依托丰富多样的民俗文物、收藏品等,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将民间传承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有形和无形的陈列手段,以实现保存地域民俗特色、对民俗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最大限度地展示、研究和传播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我们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陈列中的科技含量;运用节能、环保材料和环保技术,充分考虑了材料的安全性、环保性、通用性、牢固性、美观性、标准化;合理运用声、光、电、仿生和影视合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设计运用上充分考虑节约造价、集中体现、突出亮点;

  为了配合民俗生活化的展品,又要不破坏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特色,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结合陈列布局,将自然光与人工照明巧妙结合,进一步拓展光与空间的感觉,既可以保持原建筑风貌特点,又可以弥补传统古建与现代展示之间的矛盾。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观展群体的要求,每个区域安排与风格相融合的休息设施;为了考虑安全性,在设计上符合公共场所安全、消防规范及各项强制性规范。在整个塔影园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苏城的“记忆”,苏城的“根”,苏城的“春、夏、秋、冬”,苏城的“礼仪文化”等。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位于常熟市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为纪念和弘扬沙家浜军民光荣传统而建立的教育展览馆,占地67万平方米。在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成为苏、常、太游击根据地。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天然地理条件,我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该馆再现了当年沙家浜杭日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敌的感人事。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晏婴祠提升改造项目

  齐河县晏婴祠提升改造项目具体位置在齐河县晏城街道齐心大街以南、向阳路以东;建设内容为展厅及长廊装饰装修提档升级;

  本项目为EPC工程总承包,建设内容包括:装饰工程、美工展柜工程、场景工程、多媒体工程、水电安装工程、空调工程、设计费、展品征集费等。项目改造围绕四大要点进行总体规划,即“围绕基本点、突出重点、营造亮点、做出特点”。将其打造成为晏婴形象、齐河先贤文化研究交流的平台;廉政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基地;青少年爱民、为民文化教育基地;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新时代空间。

  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国乡村振兴博物馆

  仙桃•中国乡村振兴博物馆的筹建,是为了更好的解读乡村,理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完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与科学指导三农问题。在创意策划上,深入解读践行乡村振兴中国战略,延续千年农耕,借鉴世界经验的仙桃方案,重点突显仙桃乡村振兴的探索过程及模式示范。

  在设计思路上,营造深耕乡村、生态人文、田园美好的艺术格调,并融入让人意想不到的智慧科技展项。在方案亮点上,博物馆建筑格局为仙桃传统建筑四水归流的院落格局,围合成了超大的中央露天广场,因此,我们在馆外极具创意的采用田园菜地样式结合二十四节气光影镂刻板,形成集市广场,春耕耘,夏乘凉,秋收获,冬围炉。整个乡村振兴博物馆致力打造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读懂农业,了解农村,看懂农民,体验农忙,形成可学习、可推广、模块化、可复制的示范样板。

  重庆事渝中区:连·结—重庆建兴坡山城步道空间优化设计

  建兴坡山城步道总体长约200m,下起菜园坝向阳隧道旁的天桥,上至两路口地铁站地下人行通道口,是连接两路口和菜园坝之间的重要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整体地势特点为北高南低,步道宽度不一,最窄处6米,最宽处14m,高差约50m,共有209级梯步,整体被分为十段连续的阶梯空间和平台空间。两侧的建筑功能主要为商业和居住用地,随地势错落分布于步道两侧。

  发展至今存在着功能业态单机,风貌混乱、交往空间缺失、功能冲突等问题。设计构思:设计的题目为“连·结——建兴坡步道空间优化设计”,旨在通过设计的手法使空间的功能、人群的交往、步道的风貌得以串联、融合,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连结可以有效重塑步道活力,保证基本通行功能的同时,营造利于人群交往的特色公共空间。设计对场地原始建筑进行评级,分类进行保护、修复与再造,对步道与建筑相连的柔性边界进行重新营造,增加交往空间,同时增加具有文化特色的交往空间,最终达到对步道交往空间的更新优化。

  四川省眉山市:国际竹艺中心项目(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一体化工程

  青神国际竹艺中心位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艺术之乡”的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该项目为当地提供旅游设施和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同时,也作为一个文化信息交流的窗口,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青神竹编、竹生活用纸、竹家具、竹饰品等竹产品的展示宣传。定期作为信息化技艺展厅、非遗文化交流教学,促进竹旅文旅融合发展。

  该项目室内精装修面积约5800m²,包括一至三层的室内装饰空间。为了提炼项目的特色与精髓,设计从竹编的概念入手,以创新技术作为支撑,为客户和来访者打造一座具有独特风貌的建筑。不同于其他竹乡,青神竹编以特色人文景观、书法画等作为编织主题,制作为精美的竹编艺术品。原料均采用天然竹材、锁口、收尾不使用任何粘结物,属于非遗手工编织。因此在这座建筑物的室内装饰设计中,设计考虑将竹元素与东方文化的概念相融入,通过解析青神竹的精神、结构、造型、颜色,并将其运用于室内空间设计之中。

 

【纠错】 【责任编辑:董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