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空间,“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展示(二)-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11/22 13:08:28
来源:新华网

乡村文化空间,“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展示(二)

字体:

  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都市人民政府、新华网联合主办的2022年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展示活动,“最美乡村空间”网络投票正式开启。本次入选网络投票项目共187项,包括创新案例89项,空间设计98项。

  11月15日至30日,国家公共文化云将分批展示部分入围作品。作品详情可登陆专区查看,欢迎广大网友投票支持喜欢的案例项目。

  今天为您展示的是入选空间设计类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的6个案例。

  江苏省苏州市:金浦九号绘客厅

  “行同趋同,千里相从。”将行为志趣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就是本项目的最终目的。金浦·苏州设计小镇作为一个有鲜明特征的产业社区,苏州设计小镇暂无一个既能一眼窥见这个社区全貌,又能直接感受这个社区魅力的地方。为一座产业园建一方会客厅,浓缩金浦的一切。所以,金浦潮小镇绘客厅预约而至。

  热忱欢迎各方创业者、投资者、参观者来此一叙。创业服务、活动合作、学习交流、参观打卡,一应俱全。金浦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一切,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筑牢基层党组织阵地。所以,这不止是会客厅,更是一个多功能的共享空间。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天荒坪集镇余村村纪念会址整体风貌改造提升工程设计

  余村,在中国绿色发展观的形成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曾经的余村因矿而富,然而环境变得满目疮痍。晴天灰,雨天泥,粉尘蔽,果树不生果。改造设计后的余村充分体现两山理念的核心思想,注重生态——生产——生活的原汁原味;串联景、物、人、事与乡村的生产、生活场景,将“两山理论”落地为地缘文化,构建“人、城、山、水、绿”的和谐共生。

  余村作为“两山论”的源头,以前的余村满目疮痍,青山挂白,3年时间关停矿山,整治环境,实现了由“卖石头”到“买风景”。提升后的余村,2015年4月抢占各大报纸媒体,震惊全国。近两年各机关、政府、学校等参观学习络绎不绝,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重庆市长寿区:乡情文化驿站

  长寿乡情文化驿站是继公共文化服务超市后,推出的又一公共文化创新品牌,主打“时尚化、休闲式、体验版、互动型、复古风”特色。目前,全区共建成龙河镇永兴村、邻封镇魏家河坎、双龙镇长寿寨村乡情文化驿站3个,形成了一批兼融文旅、兼营文创、兼顾各类群体的特色文化空间。同时植入文旅委系统各文化单位及所在地人文历史、乡贤名人、非遗等地方资源,常态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截至目前,该“驿站”年均开展文化活动300余场次,惠及居民70余万人。按照“一站一品”要求,该“驿站”从设计之初,就注重体现乡土文化气息、人文、休闲精神,充分考虑各驿站文化便民惠民程度、服务需求和环境布局等,在文化氛围营造、品牌标识、服务功能区域划分、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上处处彰显着人文关怀与文化审美。相较于传统型图书馆,该“驿站”以精美的室内设计、丰富的文化展示、精致的专题陈列等赢得了市民特别是村民群体的青睐,也影响和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此外,依托驿站空间设施,以场景式导入、近距离交流为特色,把公共文化服务做成“内容生动、形式互动、浸润体验”的群众文化分享会,受到村民群体的追捧和好评。

 四川省成都市:南新·树屿

  十几年来,在政府、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努力下,村庄建设呈现出了崭新面貌,如今的南新村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除了能满足村民正常生活外,村民也有了新的追求。庭院美化、一三产融合开展乡村旅游、发掘当地非遗文化资源建立新乡村文化产业等一系列行动在南新村逐步展开。

  为弥补社区文化交流、阅读、学习,村民提出想像城里人一样有一个舒适的新空间,这里既是村里人聚会的场所,也可以开会、看书、接待客人,村里也要一个“打卡地”,“树屿”由此而生。“树屿’的设计正式居于这些需求而展开的。选址在旁边有一片树的闲置集体用房,依托树与房檐的间隙,搭建“坝坝茶”灰空间,让老人找到熟悉的传统川西生活记忆,临路窗口开放,成为售卖柜台,这是熟悉的乡村小卖部的重生。设计为节约造价,没有改变房屋结构,这样也保留了家的感觉。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石堰村非遗文化站方案设计

  本案例是项目中推动非遗创新与乡村美育的核心平台,红线面积为3562.3㎡,建筑占地面积为1000㎡,建筑总面积为4428.2㎡。文化站共有59间客房,可容纳100个人同时居住。设有1个大堂(兼餐厅和图书室),2个展厅,11间工作室/教室,2个多功能会议厅,并配有管理用房、安保监控室、厨房、公共卫生间、储藏室、设备间等。

  作为石堰村文旅发展的“智库”,文化站采用“现代设计loft风貌+原址记忆”进行设计创意,满足“研学、访学、游学”的功能,形成“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博物馆、文化创意空间、乡村美育空间、住宿接待空间”四位一体的对外联动重要窗口,争取成为国家级“非遗人才”和“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训基地。

  陕西省西安市:华侨城西咸沣东文化中心-望周OCAT西安馆

  “望周”之名取自《诗经》“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它是西安千年岁月相伴、人文共生的守望,也是百姓生生不息、世代绵延的美好寄托。隐于古都肌理的华侨城·西咸沣东文化中心——望周暨OCAT美术馆,是华侨城集团打造的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于新旧共存、多元兼容的立意之上,设计师从新现代主义的视角,诠释艺术符号的时代性,溯源并拓新,令这个文化空间从外在到内核都鲜活起来。

  本案例总建筑面积2875㎡,一层为多功能厅,二层为以OCAT西安馆为主体的展览空间。室内设计借由与景观的光影互动而切入,通过三个自然庭院的串联、组合,巧借建筑顶部线形天井的光,展厅内部与外部庭院相互借景,艺术成为自然的画框,自然成为艺术的点缀。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曾在谈到书法的“计白当黑”时说:“空白处更有意味。”室内外的关系,通过光与影的时间性推移而建立,极简的外观立面随着光线推演成为天空、植物等一切动态事物的自然承影面,在漂浮的艺术、纯粹的诗性之中,空间里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意境绵延。

【纠错】 【责任编辑:高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