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耕耘二十载 只为苹果“中国芯”-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23 09:36:52
来源:新华社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耕耘二十载 只为苹果“中国芯”

字体:

  新华社西安9月23日电(记者邵瑞、姚友明)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近些年来,在从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向世界苹果产业强国迈进的道路上,我国也培育出了一些富有竞争力的新品种,来自陕西的“三瑞”(瑞阳、瑞雪、瑞香红)苹果,就是其中代表。

  拼版照片,从左往右依次为瑞阳、瑞雪、瑞香红苹果。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新苹果好吃,树却难栽。为了缔造苹果的“中国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和他的团队不懈研究20余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与瑞雪苹果。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时间回到1997年,已经在学校担任相关项目课题主任的赵政阳,暗下决心要培育出属于国人的优良新品种。等到时机更为成熟的2004年,赵政阳在经过多地考察后,选在陕西渭北的白水县开始建立苹果试验站,同时也为培育苹果新品种打牢科研基础。

  建立苹果产业试验示范站时正值冬天,当地满目萧条的苹果园和冰冷刺骨的寒风让他记忆深刻。怀揣仅有的50万元启动资金,赵政阳和同事在农场租了三间民房,搭起了灶台,做了几个蜂窝煤炉子,又在县城弹了几床棉花被。依靠着火炉、棉被和方便面,赵政阳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开始了艰辛的干事创业步伐。

  回忆起那段时光,赵政阳至今觉得“有意思”:“到了2006年,我们就住在农民家里,进行‘地毯式’的培训。白水县160多个村,我们一个个地培训,同时努力抓示范户,有人赚钱了,才会有更多村民加入进来。就这么地憋着一股劲,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不分白天黑夜地干,终于在当地把局面打开了。”

  赵政阳(持话筒者)在田间为农民进行培训。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有了在白水县建站的成熟经验后,赵政阳团队在甘肃庆阳、陕西绥德又顺利建设了两个苹果产业试验示范站。试验站承担着科技研究、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科技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四位一体”功能,在团队研究“三瑞”苹果以及后续的品种推广、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据了解,研发优良的苹果新品种绝非易事,国外知名品种的研究迭代大多经历30年以上乃至半个世纪之久。“苹果树很难做,因为它是个杂合体。要把它的优点做得多多的,缺点少少的,命中的概率很低,需要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一共做了4万棵杂交苗。”赵政阳说。

  赵政阳在学校实验室内与学生交流。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通过不懈努力,从2019年至2022年,“瑞阳”“瑞雪”“瑞香红”三个品种接续通过国家审定,正式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品种。在赵政阳看来,研究出优良的苹果品种绝不仅仅是为了“争一口气”。

  “引进的品种都是在国外的自然条件下培育的,不一定适合我们的气候等方面的情况,为什么不培育适合我们自己特点的品种?从0到1,从无到有的工作应该有人去做,对农业来说,从0到1的工作就是育种。育种也分三个层次,一种是交卷品种,一种是配套品种,最后一个叫做主栽品种。我们把主栽品种培养出来了,它就相当于是品种中的‘六边形战士’,要好吃、好看、好管理、耐储藏、有特点;还要接受农业种植、产业推广、消费市场的考验,要栽种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能喜欢,这是很难的。”赵政阳说。

  赵政阳(中)在学校实验室内与学生交流。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眼下,在陕西省白水县林皋镇北马村的苹果园里,丰收不只有一种色彩。“瑞阳”“瑞雪”“瑞香红”挂满枝头,远远望去,宛若色彩斑斓的油画。

  当地种植大户介绍说,这些新品种每亩收入可达2万至3万元,经营好的能到6万至7万元,因而受到农民欢迎。

  陕西长武县果业中心主任高宝军介绍,“瑞阳”“瑞雪”等新品种让果农尝到了甜头。目前全县苹果新品种已发展到7200亩,未来计划每年更新换代5000亩以上。

  如今,“三瑞”苹果已在陕甘宁晋等十余个省区“开花结果”,栽种总面积近60万亩,并还在持续扩大推广。面对这份喜人的“成绩单”,赵政阳说,“可能再过5到10年,还要推出第二代,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目标”。

【纠错】 【责任编辑:周亦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