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的工作直接与衣食住行等日常小事挂钩,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关乎基层治理基础的坚固。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乡社区治理中,如何体现基层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老旧小区组织活动缺场地、缺资金等现实问题怎么破解?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怎样激发?2021年以来,浙江温州创新开展“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将其作为社区治理的突破口,目前全市已建成1400多个重点单元。近日,记者走进一个个社区,听一线干部群众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点滴变化。
“像抓村委会一样抓业委会”
屋顶漏水的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外墙墙皮脱落的隐患得以消除;如蜘蛛网一般的管线全部入槽;新换的雨棚和花架不仅整齐美观且实用……在许多居民眼中,这座建成超过30年的大楼“从天到地焕然一新”。
这些改变,对温州大厦的业主来说,“迟到”了十几年。
地处市中心区域的温州大厦是一处商住两用的小区。2008年以来,因业主参与业委会换届积极性不高、商住双方关于业委会成员人数占比争执不下等问题,小区业委会先后历经4次换届选举,均以失败告终。
“由于此前业委会缺位,小区环境脏乱、活动设施缺乏、商住双方矛盾加深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一名温州大厦的居民说,“因此筹备选举新一届业委会迫在眉睫。”
然而,受产权性质不同、需求众口难调等客观实际影响,业委会主任在大家眼里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在街道的指导建议下,我作为退休党员筹备成立小区党支部,并为下一步推选新一届业委会打好基础。”温州大厦党支部书记詹元武回忆,为了找到业委会主任最合适的候选人,他与其他支部委员每天花“笨功夫”,一层层走访、一户户敲门。
“综合考虑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政治面貌等因素,最终一位企业家被选举为业委会主任,选举578户业主总投票率达到91%,其中全票同意的占总投票数97%。”詹元武说,有能力、有时间、有担当的业委会让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项目很快落地实施,随着“共享社·幸福里”的创建,老小区迎来新蝶变。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是城乡社区治理有效的坚强保证。
“建设‘共享社·幸福里’,完善社区基层治理,‘选好人’至关重要。”温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晓奔说,“好比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强村富村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我们提出像抓村委会一样抓业委会。”
今年4月,鹿城区召开了一场主题为基层治理的大会。在近千人的参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小区业委会主任代表。
“业委会主任有着业主、志愿者、经营者、调解员等多重身份,选好带头人,同时靶向聚焦部分社区业委会、物业缺失等问题,才能让基层‘最小单元’发挥治理的‘最大效能’。”鹿城区委书记白洪楞说,作为温州主城区,目前鹿城区已实现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全覆盖。
针对小区重大事项决策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温州利用今年4月《温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契机,推行小区重大事项决策“三审两公开一备案”制度,即业主委员会审议、小区党组织审核、业主(代表)大会审定,议事过程公开、实施情况公开,决议结果和实施结果报社区(村)备案。
今年初,温州乐清市城南街道南草垟社区的南虹广场公园一号小区计划进行绿化改造,项目涉及20余万元资金。“业委会就该事项征集小区业主意见,经过严格的流程,最终获得通过。”小区业委会副主任周建微说,由于流程公开透明,后续推进非常顺利。
目前,温州试点实行小区重大事项决策“三审两公开一备案”的185个小区已规范小区绿化改造、电梯加装等重大事项300多件,做到零纠纷、零信访,该制度已向全市90%小区推广。
资源下沉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这几天外面真热啊,还好小区有城市书房,既能纳凉,还能看书。”“是啊,孙子放暑假了,白天都在那待着。”离晚餐供应时间还有不到半个小时,温州鹿城区松台街道菱藕社区邻里食堂已有居民陆续到来,趁着等候时间闲叙。
进门显眼处,张贴着一周的菜谱。记者看到,当天晚餐供应的是葱油小黄鱼、魔芋烧鸭、海带豆芽、鸡丝冻、炒白萝卜、炒大白菜等6种菜肴,根据不同数量和种类,价格从11元至15元不等。
“食堂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卫生又丰富的菜品受到居民的欢迎,70周岁以上的长者还有优惠。”菱藕社区党委书记翁冠敏说,为帮助低盈利模式的食堂可持续运营,社区党建共建单位、热心居民等时常会捐款捐物,社区也会在食堂内张榜公布。
社区是群众生活居住的空间,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如今,邻里食堂是“共享社·幸福里”的标配场景之一,尤其在一些老年居民较多的小区,标准化、专业化、公益性的餐饮服务供给受到居民普遍好评。
“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进入暑假,乐清市雁荡山景区“东大门”,雁荡镇松垟村的暑期公益班学生络绎不绝。村党总支书记金云进说,经过前期需求调研,村里与雁荡镇第五小学开展合作,村里出场地、对方提供师资开办的暑期班,辐射了周边五六个村的孩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更需要精准满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否则‘惠民工程’就可能变成建而不用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瓯海区新桥街道金蟾社区五、九组团党委书记吴建建说。
今年76岁的吴小明是金蟾社区活动室的常客,记者遇到她时,她正挥毫作画,寥寥数笔,几只活灵活现的墨虾便跃然纸上。
“我自学国画已经20多年,社区提供场地让我们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到了节假日,我还会在这里开办公益班,教有兴趣的邻居一起画。”吴小明饶有兴致地展示一幅幅作品。
场地空间是不少老旧小区开展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推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中,温州统筹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和国企,盘活并推动闲置空间资源下沉,就近提供给小区无偿使用。
今年以来,鹿城区级就给辖区内小区新提供约5万平方米的场地。同时,各个社区也积极利用存量资源,例如大南街道银都花苑改造一处废弃旧车棚,将其打造为涵盖儿童游乐、长者服务、运动驿站等八大功能的邻里中心,居民利用率非常高。
“除了场地,开展活动的资金从何而来,也常常困扰着基层社区。”蒲鞋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毛新奇告诉记者,辖区内80%左右常住人口生活在老旧小区,而社区经济薄弱、自我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足等成为老旧小区普遍面临的问题。
“抓住‘强社惠民’试点契机,街道在芳园社区成立省内首家社区独资公司,用市场化方式增强社区‘造血功能’,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毛新奇举例,在原本全开放式的老旧小区主要入口安装道闸,一方面加强了对外来车辆的管理,同时通过停车位收费,社区每年能增收80万元左右,这笔钱很好地弥补了公共设施改造等用途的资金缺口。
共建共治共享共同的美好家园
走进蒲鞋市街道芳园社区,尽管小区建筑已有些年头,但道路整洁,草木葳蕤。新改造提升的口袋公园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居民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门球场旁,几位老人笑意盈盈,坐在凉亭里休憩交谈。屋檐下延展出的雨棚和凉亭里的吊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还没开口,居民倒抢先介绍起来。
“社区给我们翻新了公园,大家每天都乐意到亭子里聚聚,但下雨天雨水容易溅到座椅,夏天室外气温又高,我们就商量着想办法。”64岁的滕锡长是在这儿住了20多年的老居民,他一张罗,响应的居民不少。
“这可是好事啊!”“公益事业必须要支持。”“装上以后大家都能用得上。”你一言我一语,前后30多位居民出资,安装雨棚和吊扇的4000多元很快就凑齐了。
“随着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居民增强了获得感,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许多社区工作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芳园社区党委书记郎陈思佳和许多居民早已成了老朋友。
而一说到这个“90后”社区书记,大爷大妈们也止不住地夸赞:“社区给居民办了很多实事,我们要共同努力把家园建设得越来越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共享社·幸福里”的建设在解决居民实际问题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吸纳民智、凝聚民力,最终让群众共享成果,形成社区与居民有效互动的良性循环。
每天晚上,乐清市乐成街道南门社区总会出现一支志愿巡防队,他们走访商户、提醒居民重视消防安全、排查井盖等基础设施隐患,为街坊邻居点亮“平安灯”。
“此前,社区向全体居民发出了‘我为大家巡一天,大家为我守一年’义务巡逻倡议书,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南门社区党委书记金建清说,巡逻队伍成员既有社区工作人员、党员,也有辖区商户和居民,现在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大家都想为社区平安出一份力。
如今,量大面广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志愿服务、协商议事、平安治理、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温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郑雷介绍,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温州因势利导,出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进一步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根据计划,今年温州将努力新增1000个左右“共享社·幸福里”重点单元,将社区基层治理的探索提质扩面。
温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温州将持续推动构建“共享社·幸福里”这一组织体系健全、阵地设施齐备、便民惠民长效、共建共享有力、治理机制完善的居民生活共同体,打造更多群众可感知、得实惠的幸福场景,不断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记者邬焕庆 魏一骏 方问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