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的振声川剧团走进晏家坝村,让戏迷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川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高腔著称的“资阳河”流派是川剧四大流派之一,现多分布在资阳、内江、自贡等地。繁盛时期,各地戏班云集资阳,同台竞技。观众一票难求,十分热闹。
时代变迁,“资阳河”流派曾一度淡出人们视野。近年,当地组织川剧进社区、进校园,探寻“资阳河”流派振兴之路。2017年,资阳振声川剧团成立后,老一辈的资阳川剧人汇聚到此,纷纷干起了“新工作”。
台上的演员一招一式,声情并茂。后台的乐队锣鼓敲打,千变万化。一场戏的总指挥是80岁的鼓师张德全。他精神抖擞,沉浸在剧情中,与台上演员默契配合。
川剧历来有“三分唱、七分打”“半台锣鼓半台戏”的说法。张德全14岁登台表演,曾是川剧团演员。后来学过川剧打击乐,成为一名鼓师。演出之余,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张德全还在雁江区玉柴学校当乐器老师。
缘起川剧,钟情一生。像张德全一样,82岁的陈建国也干起了“新工作”。
7岁接触川剧、十几岁开始登台表演,曾经是“丑角专业户”,现在他是川剧团的“大管家”。
因为对剧目中每个角色对应的衣服、配饰、道具熟记于心,每次演出前,他都早早到库房,为演员们一一准备好物品。没演出的时候他又变身“手工达人”,戴起眼镜做盔帽。
走进雁江区文化馆的剧团库房,20多顶造型复杂、种类多样的盔帽整齐排列。这些都出自陈建国之手。拓样、取样、掐丝、沥粉、贴箔、点绸、承装……两天时间,他就能做出一顶精美的盔帽。
目前,健在的资阳老一辈专业川剧人为数不多。让“资阳河”继续传唱,是一代代“老戏骨”们的共同愿望。
57岁的李雪梅演戏近40年,她是剧团里的“年轻”演员。现在,她和同样是川剧演员的妹妹李平是很多“小戏苗”的老师。“基本功要扎实,有的人三五年都学不出一个戏。”李雪梅说,只要小孩有兴趣爱好,她都会耐心教。
时光流淌数百年,因一曲高腔扬巴蜀的“资阳河”流派并没有湮没在岁月中。在一代代老艺人们的坚守下,非遗瑰宝正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监制:胡国香 叶含勇
终审:陈知春 杨侠
记者:张海磊 唐文豪 陈居伟(报道员)
海报:李婷玉
配音:尤祥宇
编辑:牧小湘 孔唯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