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送快递是什么体验? | 沿着邮路看中国-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8/09 15:03:05
来源:新华网

在泰山送快递是什么体验? | 沿着邮路看中国

字体:

  泰山之路,云上之路。

  海拔1545米处,驻扎有泰山管理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20多家,上世纪90年代初泰前村回迁后零星村民仍常住山上,天街上商贩年年增多,每天四五万的游人,晚上天门街灯火通明,云雾缭绕。

  上世纪90年代,网络不发达,山中天气多变,山间坡陡路滑,除非购置必需品,这里的人一般不下山,下山一趟要两三天,碰上雨雪天还很危险。邮政履行普遍服务职责,投递员成了山里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

  1996年,宋现生开始进山投递,26年了,任岁月流逝,世事变化,一直坚守在这里,人们尊称他为“泰山鸿雁”。

  老宋每周三次上山,将党报党刊送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及时将党中央声音传递到山里每个角落。除了正常的投递工作外,宋现生还担起了为山里人民传递美好生活的任务。无论上山下山他的两个邮包永远都是满的,山下的人要捎点东西给山上的家人,山上的人让他帮着充话费、办汇款,帮忙将山上的东西带到山下,或寄到远方。“刚开始爬山送件,主要是报纸、信和包裹单。那时候家信是很多的。”他说,2011年信的数量开始下降,2012年后就更少了。后来有了网购,快递包裹多了,邮包放不下,他就拿绳子捆着,肩膀上背着邮包,手里拎着包裹。

  当时红门是老宋进泰山投递的唯一入口。而红门宫到岱顶并非一路坦途,有十二连盘、快活三,更有十八盘。十八盘是泰山盘路中最险最难的一段,3.5公里的距离,有石阶1600余级,两边崖壁如削,盘路垂直而下,让攀登者望而生畏。

  “在泰山上,我是唯一的投递员,也是一名老党员,踏上第一个台阶,我的工作开始了。”每天5万步的微信步数,冬天都能拧出汗水的毛巾,平均40多斤的报刊,邮件多的时候百十来斤,他也是肩扛手提,靠着双脚,靠着心中信仰,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山顶。

  如今的泰山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山腰间修起了天门村和桃花峪环山公路,一辆辆客车循环流动,将游客送进山里;泥路上垒起一盘盘青石磴,筑起一条条盘旋而上的石阶,人们进山更轻松了;曾经泰山人用泥巴包着、抛掷在远处怪石险坡间的松种,如今已扎根长大,苍松巨石成为泰山一道奇观。

  泰山在一天天变得更美,老宋的投递之路也变得轻松。老宋多年兢兢业业投递的美名传遍了山里,泰山景区各个景点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看着他每天徒步登山很辛苦,就不成文地相互约定,让老宋免费坐客车、坐索道到南天门,再自行上山投递。

  再陪老宋走一趟红门登山路。一路走来,一路温暖。从路边的商户,景区的管理员、保洁员,到岱顶派出所民警、日常巡查的消防员,无论老的少的,都认识老宋。“来喝口水吧!”“不了,捎东西吗?有事吗?”那些年,山里气候多变,冬天气温零下20摄氏度,雨雪说来就来,老宋说,每家的饭他都吃过,有的人每次约摸着他快来了,提前晾好开水,他们记得老宋喝不得生水,喝了他腿就发软,走不动路。多年来,老宋走出了一条温情邮路,也走出了一条美好生活之路。

  孙华铭是泰前村的原住民,家住中天门下壶天阁,家里兄弟们多,分家时只分得天门街一间小屋,上世纪90年代初,山上人少,没生意,赚不到钱。孩子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每天就是吃煎饼大葱。宋现生有时从山下给他带点肉等吃的给孩子们补补,投完邮件跟他聊聊天,鼓励他,将自己从报纸杂志看到的做生意的信息告诉他,现在的孙老板在天门街开了一家工艺品店,还在山下买了房子,孩子、老婆都在山下。看着现在的美好生活,至今他都会想起老宋当年的话:人得往前走,要努力,不怕吃苦,明天才能过得更好。

  泰山邮路,传递着邮政人的精神和力量,是“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战邮精神,是“登高必自”的不懈进取,也是“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远,走下去,定能到达”的新时代担当。

  拾着石阶一路向上,青石溪流、松风竹林,处处奇观。循着历史足迹,登岱顶小天下,新时代新征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邮需求,邮政人奋发笃行。

【纠错】 【责任编辑:刘睿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