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失能群体实现“老有所护” 中国太平长护险苏州试点惠及万千家庭-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8/07 11:36:23
来源:新华网

关爱失能群体实现“老有所护” 中国太平长护险苏州试点惠及万千家庭

字体:

  新华网苏州8月7日电(王蓓蓓)家住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的陶女士今年将近80岁,中风后导致失能,生活起居极为不便,自从申请了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每次两个小时的上门护理服务解决了她生活上的很多难题,报销的比例也高,她特别希望能增加服务频次,护理人员如果天天来就更好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对失能群体长期护理服务和保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如今,很多城市都在不断摸索试点长护险,保险公司也在加大产品创新和供给力度。在苏州,有越来越多的失能群体在居家和护理机构中,都能定期享受上门提供的护理服务,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真正实现了“弱有所扶,老有所护”。  

  长护险“苏州模式”成效明显

  长护险在满足失能失智人群长期护理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启动长护险试点,目前试点城市已经扩大到49个。截至2022年底,长护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亿,累计有195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624亿元。从各地试点效果来看,长护险制度运行平稳,试点地区服务机构总数达到7600家,护理人员从3万多人增加到33万人。  

  图为护理人员正在为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的一位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经过近六年的试点实践,苏州长护险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用心用情用力为失能群体和家庭撑起了一把“保障伞”。据了解,苏州长护险提供居家和入住机构两种形式,经过专业评估后,入驻护理机构的中度失能或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可享受23元/天或30元/天的长护险支付。

  选择居家护理服务的重度失能人员每月可享受18次护理服务,中度失能人员每月可享受13次护理服务,每次均为2小时。除长护险支付的费用外,选择居家护理的个人仅需承担2.5元/小时。虽然每次两小时的上门服务时间不长,但对于一些需要陪伴的失能老人来说,这两个小时恰恰能弥补陪伴和护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能群体家庭的压力。

  苏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周文蓉表示,近六年来,苏州有9.3万人享受长护待遇支出14.55亿元,其中年龄最大的108岁。裹着爱意而生的长护险不仅为困难家庭带来阳光和希望,也促进了苏州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还带动了江苏省其他城市长护险的试点实践,为更多失能老人守护幸福晚年。

  作为独家承办苏州市区长护险第一片区的商业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旗下太平养老苏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毛诤表示,太平养老基于失能失智群体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特别设计了长护险产品。苏州长护险还通过把牢入口关,建立事前、事中及事后全方位监管体系,不断加强过程化管理,利用信息化赋能实现精准化稽核,深度分析居家护理服务行为,并对护理机构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不断致力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图为专业机构人员正在为入住苏州某护理院的老人进行失能评估。

  护理专业化如何提质期待破局

  随着全国长护险试点的不断深入开展,服务供给和服务质量能否跟上长护险的发展,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成为很多试点城市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中,护理服务的需求将与日俱增,除了基本生活照料外,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则是目前和未来最为紧缺的。这几年,苏州的试点经验为此提供了一些实践思路。

  据了解,苏州长护险的试点工作不但解决了参保失能群体生活方面的困扰,也培育了专业护理服务机构,促进养老护理、医疗照护等人才队伍的培养,推动了地方养护市场的发展。目前,苏州全市住院护理机构已从最初25家增至147家,居家护理机构零起点起步,扩建至目前101家,居家护理服务站点已达346个,基本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和社区。此外,与长护险实施密切相关的评估机构也在逐步扩容,目前已覆盖20家相关产业,累计创造2.67万多个就业岗位。

  周文蓉坦言,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涉及很多方面,需要民政、卫生健康等多部门的协同。苏州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包括为护理人员提供免费的培训、就业补贴以及社会保险补贴等,再就是设立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护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此外,护理行业还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专业人士投入到护理行业中去。

  太平养老表示,养老服务需求将呈现多样化、品质化、一体化的趋势,期待长护险能起到更大的作用,未来将致力于开发更多个性化和更有针对性的长护险产品,延伸长护险的专业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树牢“太平长护”金字招牌。  

  

【纠错】 【责任编辑:唐滨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