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5版

小市莺花时痛饮

2021-10-22 13:15:2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5版

  肖复兴

  晚年放翁的日子,过得并不那么舒心,北望中原,王师之梦未竟,又多病在身,甚至缺吃少穿。但是,放翁却过得比一般人都要潇洒、优雅。这和他面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相关。放翁晚年诗作,就是这样人生与生活真切的写照。读放翁晚年诗,非常有意思,即使已经过去了800多年,依然可以镜鉴,让人思味。

  对于年轻时候曾经“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之类的功名追逐,他说:“薄技雕虫尔,虚名画饼如”,这是他的清醒;他说:“试看大醉称贤相,始信常醒是鄙夫”,这是他的自嘲。以往再如何风光,到了晚年,洗尽铅华,都是平常人一个。心态的平衡,将曾经有过再辉煌的自己,归于鄙夫而非贤相或名士,是平易却优雅姿态和思想的支持。

  对于人老之后身体渐多的疾病,放翁有一首《示村医》:“玉函肘后了无功,每寓奇方啸傲中。衫袖玩橙清鼻观,枕囊贮菊愈头风。”前半联说的是他不信那些奇方妙方,后半联说他相信橙子药菊之类的民间素朴的偏方,对于头痛鼻塞这样的小病是一种轻松和放松的态度。

  他还有一句“屏除金鼎药,糠秕玉函方”,更显示他对于名贵药方的一贯态度。他还说“养生妙理本平平,未可常谈笑老生”。他不像我们如今将养生学置于老年生活中那么显著的位置。将生老病死看淡看轻看透,是平易而优雅生活的心理依托。

  对于饮食起居,他的态度更是一种放松,这种放松,是先将欲望稀释清淡,再加随遇而安。对于住房,他没有今天人们越来越大的居住面积的需求与占有的渴望,他只求茅屋可住,说是“茅屋三间已太宽”“故应高卧有余欢”。

  对于穿戴,他喜欢粗布,说是“溪柴胜炽炭,黎布敌纯棉”。即便布衣单薄,他说是“漫道布衾如铁冷,未妨鼻息自雷鸣”。

  对于饮食,他崇尚喝粥,说是“熊蹯驼峰美不如”。他写过一首《菜羹》的小诗:“地炉篝火煮菜香,舌端未享鼻先尝”,一副自足自乐的样子。

  当然,他不是什么时候都只是以喝粥为标榜,遇到美食美味,他也兴奋异常:“蟹束寒浦大盈尺,鲈穿细柳重兼斤。”遇到肥鱼和大闸蟹,他一样不客气。而且,他还喜欢喝酒,他写有一首诗:“社日淋漓酒满衣,黄鸡正嫩白鹅肥。弟兄相顾无涯喜,扶得吾翁烂醉归。”这便是一种放松的态度,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老年人过于讲究的养生。重要的是,对于日常起居日子期望值降低,其实就是对生活欲望的降低。欲望,可以助人生奋争进取,也可以让人生渐失真正的乐趣与真谛,而陷入欲望编织的各种华丽的罗网。欲望的消解,是平易而优雅生活的价值标准的重新调试,是喜欢素朴的棉衣布履而不再崇尚华美绫罗绸缎价值观的校正。

  作为普通人、饮食男女,我们谁都要面对这样日复一日庸常的生活。而且,随着儿女长大成人,远离了我们,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日子的庸常,还有日子的寂寞孤独和老来多病之身。如何让这样庸常琐碎寂寞孤独和多病的日子,过得不仅平易,还能有点儿意思,进而稍稍优雅一点儿,放翁的做法值得借鉴。

  “团团箬笠偏宜雨,策策芒鞋不怕泥”,不怕的不仅是风雨泥水,更是箬笠芒鞋布衣的被人乃至被自己也瞧不起的普通庸常,这是对于生活一种达观的态度。

  “敲门赊酒常酣醉,举网无鱼亦浩歌”,如此潇洒,也许我们一般人,很难做到,或者觉得没有捕到鱼还傻呵呵在那儿“浩歌”,有点阿Q。不过,这也是放翁对于不如意生活一种旷达的表示。我们谁都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学一点儿放翁这样的旷达,也许能够在不如意面前尽可能不失态,尽可能多少保持一点儿优雅。

  放翁晚年,常有逛附近小市或适逢小担过门而即兴写下的诗句,写得那么平常,那么随意,那么像如今我们的生活日常图景。我非常喜欢放翁这样接地气的诗句。“邻家人喜添新犊,小市奴归得早蔬”“小担过门尝冷粉,微风解箨看新篁”,写得真是好,这里的奴,可不是奴隶,是仆人之谓。小市带露的早蔬,小担送上门的凉粉,配以邻居新添的小牛犊,随微风冒出的新竹做背景,是一幅多么清新而富有生气的画面,市井、家常、烟火气,又富有诗意。难怪放翁要说:“小市莺花时痛饮,故宫禾黍亦闲愁”,就是皇宫也难比呢。这便不仅是放翁的平易,更是放翁的优雅了,即便是庸常琐碎的日子,也可以过出属于自己的优雅来。

  正因为在庸常艰辛的日子里有这样平易优雅的心态和姿态,放翁才能做到“家事贫尤简,诗情老未阑”,才会从心底涌出这样的诗句,“身处江湖如富贵,心亲鱼鸟等朋俦”。即便家中贫寒,即便门前冷落,他是这样认知富贵和朋友的,心情就大不一样,他才能够超越贫寒与寂寞,过得如此自得:“不饥不寒万事足,有山有水一生闲。”我们可以说他有点儿阿Q,却不能说他是故作潇洒而自欺欺人。

  当然,作为读书人,读书更显示放翁日常生活中平易的状态和心情的优雅。晚年的放翁,写读书的诗句颇多,“插架图书娱晚暮,满滩鸥鹭伴清闲”“架上有书吾已矣,甑中无饭亦陶然”“暮年于书更多味”“醉里心宽梦里闲”“梦好定知行路健,书来深慰倚门情”……这是他暮年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内心写照。读这样的诗句时,我常想如果那时候也有了无所不能的手机,放翁还能有这样的心思读那些插架以慰心情的图书吗?会不会和我们一样,也用拇指阅读代替纸质阅读呢?会不会和我们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朋友圈”,来代替书中的“多味”和“深慰”之情呢?

  或许不会,看放翁那么大的年纪,即使身体颓萎、老眼昏花再如何,他说“岂知鹤发残年叟,犹读蝇头细字书”“读书有味聊忘老,赋禄无多亦代耕”。他强调、讲究以及自得和坚持的,依然是读书。晚年的放翁,放弃了功名的追求,满足于薄禄的无多,更多谈到的是读书之味和心境之闲,这是有意淡漠与隔离以往他熟悉的、排场热闹的官场与文坛的一种达观放松的时代心态。这里说的闲与味,是只有晚年的放翁才体会到的,是心与书主客观相辅相成、相互交融达到的读书境界。只有闲,才能读书读出味道;读出了味道,才能让自己的心境滤就得清净而舒展放松。这里的闲,不是有钱之后故作风雅的闲适,而是静与净,面对物欲翻腾、市声喧嚣、名利官位,艳羡而能独守的一份心静气定魂清神闲。这是书独能给予他的。所谓闲或静或净,是放翁在多病多灾艰辛生活中,炼就的平易而优雅的一种生命表现形式和气韵。

  关于读书,放翁还有这样一句诗,特别有意思:“独居漫受书狐媚。”孤独一人,书对于他有一种狐媚之感,实在是放翁那个时代少有的比喻,是日后清时《聊斋》里读书人才有的感觉。这种“狐媚”,对于如今的年轻人可以理解,对于那时已经年过八十的放翁,真的很奇特,让我想起美国作家乔·昆南在《大书特书》一书说“书是我的情人”的比喻。

  “独居漫受书狐媚”,不仅是一个好的比喻,更是一种好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如果说“小市莺花时痛饮”是放翁市井生活素朴随意的一幅自画像;“独居漫受书狐媚”则是放翁作为诗人优雅别致的自画像。前者写景,后者写情;前者写实,后者写意。两幅自画像,成为放翁立体的两个侧面。不知我们能有其中哪一面?

 

责任编辑: 张美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