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警惕一些“智慧公路”假智慧

2024-03-29 16:06:1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近期,在一些论坛活动和社交媒体上,“开在普通高速和开在智慧高速上没啥区别”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一边是号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智慧公路”,动辄宣称有数十种应用场景;一边是广大司机对这些“智慧”元素无感,只有坐在监控大厅、坐上车路协同测试车上听讲解才能知其用。

  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智慧公路”,被赋予“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公路交通,提升感知、分析、决策支持能力,实现人、车、路、环境深度融合以及全业务流程数字化”的使命与期待。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侧重于“炫技”、做平台、做展示,大举投入、简单堆叠技术设备,“为智慧而智慧”的做法导致驾车人体验感不强。

  比如,一些项目凭借几句语音提示、几块沿途路况告知板,就宣称做到“智慧导航”,而实际体验还不如手机导航实用;一些高速服务区给厕所坑位安装“红绿灯”以对外展示拥挤程度,但平时人少时没啥用,真到排队拥挤时又不管用。

  作为一种新基建、新模式,相关各方目前对“智慧公路”内涵理解并未完全形成共识,各地发展思路、建设标准等也存在较大差异,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偏差和问题。

  但需要特别警惕和防范的是,一些地方在建设过程中以“炫技”博政绩,大搞形象工程;为拼抢新机遇,还未完全厘清功能定位就“大干快上”;过于超前植入“未来愿景”,使“智慧公路”成为不计投入产出比、质效欠佳的花架子……由此造成项目建设投入巨大而实际效益低下,满满的科技“智慧”最终却脱离实际,成为徒有其名的摆设。

  发展“智慧公路”,不能忽视实际需要和便民实效。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智慧公路”都要坚持从现实需求和场景出发,警惕盲目“炫技”冲动,回归交通的主体功能和属性,节约成本,实现经济实效性与群众获得感相统一。

  一些行业专家建议,要进一步明确“智慧公路”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完善“智慧公路”基础设施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评估,提升“智慧公路”高效便民水平,让“科技感”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体验感”。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安展 张斌)

 

责任编辑: 史梦佳
关键词: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