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2版

谋发展不能踩着生态红线丢了底线

2024-05-25 07:18:11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2版

  水质持续恶化、治理流于形式、违规种植死灰复燃……近日,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曝光了7省(市)首批典型案例,现场触目惊心,结论令人深思。

  在洞庭湖水域的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当地水利部门多次违规审批企业在保护区内非法采砂;为了采砂合法化,地方政府拟将采砂地点调出保护区,未得到上级部门批准。

  在云南临沧市临翔区,有企业将126亩天然林按人工林违规申报,实际采伐面积更是达到了159亩。临翔区林草局申请将上述非法采伐区域调出天然林范围,省市两级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把关不严,予以同意。

  从此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情况看,不少地方都有类似问题。记者了解到,曝光案例所涉产业很多都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一些地方监管不力甚至监守自盗,从根子上说是因为地方经济始终在发展老路上兜兜转转。

  不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高线”,踩着红线、丢了底线,依赖传统发展路径,这是当前一些地方的现实写照。

  暴露问题、明确病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如在鄱阳湖督察时,一位地方官员所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倒逼地方转变发展方式,“靠湖吃湖也要换个‘吃法’,不能再走以前那种圈湖占地的老路。”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是口号,坚持高质量发展要落在实际行动中。守好生态红线,挖掘生态红利,需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因势利导发展产业,地方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此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之后,各地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以此为契机,立足长远谋划未来,走出一条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路径。

(记者刘开雄)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责任编辑: 史梦佳
关键词: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5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