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各地

铜鼓大槽村的“万亩林海梦”

2024-05-27 15:51:0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各地

  新华社南昌5月26日电(记者李美娟)从江西省铜鼓县三都镇大槽村出发,驱车翻越新辟的山路,到达离村口约6公里、海拔700多米的密林深处,看见数十个村民分散在林木杂草间,有的挥镰割茅草、有的举刀砍大竹、有的忙着抬竹子……这片960亩林地里,毛竹林高标准改造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经过砍杂、清杂、灌溉、施肥等,它们将成为高产高效的笋竹两用林。我们准备打造高产高收益的‘万亩林海’,今后就要把竹林当菜园来养护,从精细化管理中要增收!”大槽村党支部书记朱勇名说。

  大槽村地广人稀,耕地300余亩,毛竹林约2.5万亩,人均毛竹林30多亩,是典型的林业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群众靠砍竹卖笋便生活得好。“由于经营理念落后,毛竹林20多年处于粗放管理状态,林农不知养护,导致笋越挖越小,竹林越砍越败,收入越来越少,村民们陆续弃林外出谋生。”朱勇名说。

  森林覆盖率88.04%的铜鼓县,国土面积80%是林地,其中有毛竹林52万亩,活立竹6800万株,年可采伐毛竹约800万根。“如果不在山上求发展、求出路,那老百姓靠全县约11万亩耕地保温饱后,就谈不上发展,更别提乡村振兴了。”铜鼓县委统战部部长卢柏意说。

  如何依托当地资源更好发展?铜鼓县多次组织镇村干部、毛竹林经营大户等到福建永安等地,参观当地毛竹林高标准改造取得的成效。朱勇名前往永安参观时,对当地毛竹林每两年能给林农带来亩均超过5000元的收入羡慕不已。

  在了解清楚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后,朱勇名回到家乡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实行毛竹林高标准改造统一申报,统一施工,统一收购产品,施工费用按照山林面积均摊。合作社目前已吸收60多户村民参与,符合条件的1.2万亩毛竹林计划在2027年前全部完成高标准改造。

  驱车路上,记者途经一片竹林时,林下没有杂草,只有草珊瑚、黄精等中草药在摇曳。“这片700亩的竹林是2022年开始改造的。之前杂竹林一亩顶多100多元的收益,笋几乎没有。”朱勇名说,相比传统杂竹林,这片林海除了“改”来一片好风景,还给村民带来了明显收益:今年亩均春笋、冬笋、毛竹收益已达到1050元,林下经济产品也将陆续上市。

  毛竹林高标准改造带来的可观收益,吸引了不少村民返乡养护毛竹林。正在竹林里忙活的卢坤新,家有150亩竹林,已完成高标准改造40多亩。他说:“把家里竹林经营好,比到外面做事收入高。”

  笋竹产业是富民产业。大槽村的“万亩林海梦”的背后,是铜鼓县的“十万亩林海梦”。近两年,铜鼓县大力推进笋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毛竹林高标准改造进行奖补,预计到今年底将完成毛竹林改造近2万亩。卢柏意说:“高标准改造前,一亩毛竹林的一产、二产综合效益约2000元,改造后能达8000元。全县10万亩竹林经过高标准改造后,综合效益也将大幅增加。”

 

责任编辑: 史梦佳
关键词: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