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文档”再现,“信息救灾”如何扩大声量?丨思客数理话-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0/14 09:26:24
来源:新华网

“救命文档”再现,“信息救灾”如何扩大声量?丨思客数理话

字体:

“山西家人们,我们要不要建立一个文档,统计救援和灾情信息,方便救援工作?”20岁的山西女孩祁一菲创建了一份“【山西洪灾】救命文档”,迅速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在近日山西洪涝灾害的救援中,这份开放性质的文档最多时有200余人同时在线参与维护。

这份文档传播迅速及时。10月9日,和“救命文档”相关的讨论达到热度高峰。众多网友接续加入,守望相助,共同确保信息的精准和需求的匹配。在文档传播了几天后,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对外编辑权限改为填写信息收集表,并由管理员进行更新。

截至10月13日12时,这份文档已经发布215条救援联系方式、154条求助信息、174条物资需求等信息。这份凝聚网民救灾力量的文档,成了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信息中转站,也让救援力量能更加精准快速地到达需要去的地方。

这份文档提升了救灾效率。文档记载着灾情避险场所、救援联系方式、求助信息、物资需求、重点灾区信息、物资提供信息和最新道路情况。这些分门别类的信息几乎涵盖了人们在救灾时最为关心的内容,有效提升了救灾效率。

这份文档体现了“信息救灾”的价值和力量。当然,必须承认民间自发组织的“救命文档”仍有真实性有待核查等缺陷。但新技术、新平台的建立,让多人同步实时更新灾情信息成为可能。这种“众包式”的“信息救灾”,能最大限度缩小救援信息盲区,为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降噪”。

新华网开设灾害救助专属通道。图片来源:新华网

这份文档为完善应急响应体系提供新思路。从河南到山西,不断集纳经验的“救命文档”能否让“信息救灾”成为救援的“标配”,使得官方救灾应急响应体系更完善?如何在灾情的“最后一公里”发挥民间救助信息的优势?权威发布与民间救助信息之间如何互联互通?这是两次“救命文档”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这份文档彰显当代青年的情怀和担当。无论是此前的河南暴雨,还是近期的山西暴雨,“救命文档”的创建者都是心系家乡的青年。他们充分利用了自身灵活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哪怕不能冲到一线救援,也要用其他的方式帮助家乡”。

这份文档温暖人心。每个参与者都伸出手来,汇聚起共渡难关的光芒和希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文档像一座希望的桥梁,牵起了救援者和受灾群众”“每个人都不会放弃”“山西一定会好起来”成了大家的心声。

这几日,文档中求助信息标注“已解决”“已转移”的内容越来越多,希望它在不久的未来,能从满屏的花花绿绿再次回到一片空白,受灾的人们也能回到简单朴素的日常。

愿风雨早日过去,看见真正的彩虹。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汤辉
作者:黄洁心 解轶鹏
设计:赵薇
编辑:王鑫蓉
校对:宋敏榕
联合出品: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纠错】 【责任编辑:宋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