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1/ 08 21:02:20
来源:新华社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疫情之下,北仑河畔的大学梦

字体:

  “我今年想顺利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后当一名飞行器设计师,这是我从初中时就立下的志愿。”

  ↑这是2022年1月1日在广西东兴市东兴中学拍摄的高三学生朱俊霖的新年愿望。

  面对崭新的2022年,这名叫朱俊霖的高三学生在新年伊始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此时他的家乡广西东兴市的疫情在社会面已经得到基本控制。

  2021年12月下旬,广西边境城市东兴市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至12月26日19时,东兴市的本土确诊病例迅速增至19例。12月27日,新华社广西分社派出的疫情报道小分队在完成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的各项准备工作后,于当日进入东兴市。

  这座往常因进出口贸易和跨境旅游热闹无比的边境小城,在2022年即将来临之际被按下了暂停键。来不及安放行李,我和同事们立即投入到疫情报道中。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迫切希望用手里的相机记录下这座边境小城抗疫的点点滴滴。

  ↑这是往日繁华热闹的东兴市,游客在东兴口岸的国门前合影拍照(2019年3月21日摄)。

  ↑这是疫情发生后的东兴口岸及附近商业街(2021年12月28日摄)。

  从菜市场到超市,从封控小区到边境口岸,从低风险区到中高风险区……抗疫工作在有条不紊进行,这里每个人都像是疫情中的一名考生,期待通过努力拿下这场抗疫大考。而在北仑河畔的东兴中学里,则有另一群人在为2022年高考努力着。

  东兴中学是当地唯一一所高中,受疫情影响,全校近900名高三学生中有近400名住校生在校接受封闭管理,其余学生则只能在家上网课,部分教职工也因当地抗疫政策影响被隔离在家。

  高三的课怎么上?教学、复习进度怎么保证?这些问题学生关心、家长忧心、社会关注。我想,此时需要用相机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是坐落在北仑河畔的东兴中学(1月5日摄)。

  经过多方批准,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我走进了这所边境线附近的中学。耳边传来的授课声、读书声在这个因疫情而静下来的城市里显得更加响亮。和18岁的朱俊霖一样,这里的高三学子们并未受到疫情太多的影响,教学活动在有条不紊进行,每个人都在为梦想拼搏着。

↑1月5日,朱俊霖(前)和同学课后在室外背书。

↑1月5日,东兴中学高三学生在上课。

↑1月5日,东兴中学老师在给高三学生上课。

  自2021年12月22日东兴市采取全员居家隔离管控措施以来,为了保证高三学生正常学习,学校多方协调人员、物资,一切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采取网课直播、录播、教师每日定时在线答疑等措施,统筹做好校内外师生的授课与学习。

  ↑1月5日晚,东兴中学一名家住疫情封控区的老师在家为高三学生上网课(受访者供图)。

↑1月6日,东兴中学高三学生彭国梅在家上网课。

↑1月5日,东兴中学老师在给学生答疑。

↑1月5日晚,东兴中学高三学生在上晚自习。

  一些教师的家属自本轮疫情爆发以来,就一直在抗疫一线工作没有回家。一边是教学工作,一边是需要暂时独自撑起的家庭,这些教师们没有怨言,在他们心中,学生们的学业永远排在最前面。越是在临近高考的日子,学生越离不开老师。

↑东兴中学语文老师苏维晓为高三学生加油(1月5日摄)。

↑东兴中学政治老师罗敏为高三学生加油(1月5日摄)。

↑东兴中学英语老师李杏为高三学生加油(1月5日摄)。

↑东兴中学物理老师何赞为高三学生加油(1月5日摄)。

  静静的北仑河水缓缓流向远方的大海,东兴中学的每一名师生,都在期盼疫情过后的春暖花开。

监制: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曹祎铭

编辑:李梦馨 侯轶铭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69112824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