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9/ 13 17:52:47
来源:中国记协网

经济日报社李盛丹歌:把“中国经济故事”讲给世界听

字体:

李盛丹歌

  今天我的演讲要从两个动物的故事说起。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就是照片上这群憨态可掬的野生大象。

  2021年,它们从西双版纳保护区一路北上,最终顺利回家。象群所到之处,是充满爱心的普通民众、专业高效的应急处理团队和负责任的各地政府。它们的迁徙活动,吸引了300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关注,传播到了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个疆域辽阔、资源丰富、文明友善的中国形象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精彩案例之一。云南各地政府的做法,也让世界渴望通过城市、乡村的窗口探析中国发展、中国经验。很荣幸,在云南亚洲象的国际传播中,经济日报海外平台也贡献了一份力量,并且收获了不少感悟和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中国故事、中国形象的构成,离不开一个个独特的地方故事、地方形象。

  2020年以来,“经济日报(Economic Daily)”相继在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照片墙(Instagram)开设账号。作为团队初创成员,我深知从事国际传播工作不仅要具备国际化视野,更要认识到国际舆论斗争的复杂性,尊重国际传播的基本规律,从“宣传思维”向“故事思维”转变,要让中国故事“听得懂、听得进、听得信”。

  近两年,经济日报编委会着力把深入宣传报道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立报之本,“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应运而生,连续推出几十套万字深度报道,产生了很大社会反响。这些正是我们对外讲述“中国经济故事”最强有力的内容支撑。我们尝试把调研报道从小切口、小故事、小角度入手,制作成文字、图片、视频相融合的新媒体产品在海外平台推广传播。无论是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建设、还是东莞的美食等作品,都在海外社交平台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阅读量累计超过9000万。

  在海外社交平台,一条重庆城市街拍夜景的报道,吸引了几十万海外网友浏览、评论,这让我们发现了新的突破点。想要打破海外网友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必须要让他们“眼前一亮”。西安大唐不夜城、广州塔“小蛮腰”、成都锦里等都是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和关注度的地标,同时也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和标志。与经济日报驻地记者站合作,我们开设的栏目“中国新地标”,受到了外国网友的大量关注转发,多条传播量都在200万以上。有外国网友点赞留言,“真漂亮!”“我去过成都,那里的麻辣火锅真好吃!”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和海外网友的交流互动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的关注、了解和赞叹越来越多,而我们与他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我要讲的另外一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冰墩墩了。

  它可是北京冬奥会的“顶流”选手之一,在国内外火爆流行。从谷爱凌、苏翊鸣,冰墩墩、雪容融,到无人配送餐厅、“机器人调酒师”,借助高科技和数字化手段,北京冬奥会不仅为全球民众带来科技感十足的视听体验,也为推动国家品牌发展创造了契机。一大批中国企业正在用创新与世界对话……

  深圳优地科技研发制造的配送服务机器人,在冬奥会完成保障后勤工作的同时,也提供了无接触式等科技服务。在看过我们的发稿后,有外国网友留言赞叹:“哇,这看起来也太酷了!它居然能自己下楼取外卖?”像他一样对中国的高科技充满好奇的外国网友还有很多,这只是我们开设CEFront专栏,聚焦我“出海”优势企业的案例之一。从2021年8月起,我们把中国的高精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企业等内容在海外传播推广,以故事化、可视化、数据化方式呈现,用最直观、最近距离的方式,讲述中国企业故事。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推出50期报道,阅读量超过3400万。

  “向世界讲好中国经济故事”是经济日报海外平台的明确定位和目标。坚守初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而不断努力,用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语言,用心把“中国经济故事”讲给世界听!

  

经济日报社李盛丹歌(左3)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采访。

经济日报社记者李盛丹歌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现场采访。

图为记者李盛丹歌(右1)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采访参展企业。

  专家点评:

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选拔赛演讲人点评表

 

 

【纠错】 【责任编辑:张泽月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59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