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9/ 13 17:02:37
来源:中国记协网

宁夏广播电视台房燕燕:奋斗者 正青春

字体:

房燕燕

  年少时,曾经被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深深感动,在她那本该黑暗又寂寞的世界里,处处闪耀着执着所创造的奇迹之光。那时的我总会问自己,这些是真的吗?

  毕业后成为一名电视出镜记者,一天到晚出没在新闻现场,我才发现身边就有很多奇迹发生。

  2019年,全国最美大学生名单揭晓,来自宁夏的盲人女孩黄莺榜上有名。得知这个消息,记者的天性告诉我,我要去关注黄莺,我要把她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

  在去武汉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黄莺是宁夏首位使用盲文试卷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考生;以高出理科一本分数线85分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录取;被评为2019年全国“最美大学生”……

  相比这些人尽皆知的事,我更想知道,她是如何战胜自己的生理缺陷,翻越学习中的一道道山梁的?

  武汉的跟踪拍摄只有一周时间,要把黄莺这么多年的努力浓缩在几分钟的电视报道里,对我和团队而言并不简单。我们开始根据她的作息时间、生活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广泛收集老师、同学以及父母对她的评价等等。前期的“道听途说”只能获得一些表面信息,我意识到,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找到我想要的东西。

  于是,我在想,如果我是黄莺,我将怎样破解人生中的一道道难题呢?

  这一刻,我的耳畔萦绕着《你是我的眼》的旋律,我知道,看不见,是她最大的困难。

  深入报道时,我了解到两岁时,因为一次高烧,她的世界成了黑色。黄妈妈告诉我,小时候她很乖,幼儿园教的古诗,只要听过几遍就能完整地背下来,妈妈很庆幸,虽然失去了视力但记忆力却出奇地好。上小学时,黄莺就学会了弹钢琴,很快她的指尖就倾泻出美妙的音符。黄莺说,每当弹起钢琴,她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美丽的山和美丽的水,享受着音乐带来的美好瞬间。

  我问黄莺,你是怎样用心认识这个世界的呢?

  黄莺说,小时候没觉得“看不见”是多大的问题,但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这个问题也在“长大”。为什么我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为什么许多事他们可以,我就不行?“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这是采访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

  从不能变成可能,从不行变成优秀,黄莺的学习之路无疑是坎坷而苦涩的。她学会了盲文,字板扎不动就用头顶着,触摸盲文的手指破了、流血了、出茧了,接着继续;别人看一次就懂的题,她要反复学好几遍。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2015年,黄莺顺利通过高考,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黄莺告诉我,进入大学之后,新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最难的高数课程几乎把她打垮,看不见老师的板书,没有相应的盲文教材,抽象的图像全凭想象,“听天书”般的上课让她接近崩溃。一堂课下来之后,她至少要请教三个同学才能学懂弄会。

  我问她想过放弃吗?黄莺说,“很庆幸老师和学姐都特别照顾我,每周给我补习三四次,我怎么好意思放弃呢?要学,就得学出个样子。”学期末,黄莺高数成绩达到了惊人的97.2分,令老师和同学们惊叹不已。

  作为记者,我能做的是将黄莺的励志故事讲给更多的和她一样的年轻人,因为,黄莺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采访黄莺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我想做她的眼,让她看到精彩的世界,让我深度接触到了残障人士这个媒体关注度并不高的群体。

  这些年,我采访过特殊学校的学生、肢体残疾的手艺人……他们每个人的奋斗经历,都堪称奇迹!

  智力残疾运动员袁一闻23岁时,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赛场上夺得田径比赛5枚金牌,他用闪闪的金牌告诉人们:即使不同,也可以为国争光;

  高位截瘫的王辉,24岁时凭着高超的贺兰石雕刻技艺成为一级工艺美术师,他手上厚厚的老茧告诉人们:即使不同,也可以创造美轮美奂的精品;

  用嘴吹画的肢残者倪岩,17岁时就以口代手创作出一幅幅精彩画作,许多年过去了,他用西北汉子的坚韧不拔告诉人们:即使不同,也绝不向命运低头!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春的力量,看到了平凡中生长的奇迹!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上深情寄语大学生:“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过去十几年的记者之路,我很庆幸见证了那么多不甘命运的拼搏,记录了他们闪光的足迹!在青年的身上,我读懂了社会担当,我看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我是80后记者,我将带着青春的热度、用新闻的视角去记录青春时代的奋斗者。

在2022年夏粮丰收大型农机具收获作业比赛融媒体直播现场进行采访

参与枸杞博览会采访工作

四海同春 欢乐宁夏 感受冰雪之美 助力北京冬奥”直播活动采访工作照

 

  专家点评: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