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9/ 13 15:14:02
来源:中国记协网

福州广播电视台占仕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字体:

占仕营

  大家好,我是来自福州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占仕营。

  在开始讲故事之前,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想问问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大家有没有在生活中见到过图片上的这种植物?我看到有的人点头,有的人摇头。是的,它是一种极其普通平凡的草,田间地头,随处可见。

  但是,当我跟着林占熺教授走进福建菌草源,深入了解之后,我这才发现它及其不平凡。它就是菌草。今天我就要来讲讲这株草的故事。

  说起菌草,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是他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现在,我们在餐桌上吃到的这些食用菌,大部分就是用菌草种出来的。

  采访中,我们得知,这种草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林占熺教授经过长期研究,确定下来可以种出食用菌的草。许多年前,“养菇得砍树”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那时,种一棚香菇,就要砍一车树,因此许多山林被砍伐一空。

  作为食用菌的研究人员,林占熺敏锐地注意到了这场生态危机。要解决菌和林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天然林木的替代品。他把目光投向了山林中最常见的芒萁草的身上,想着能不能“以草代木”。

  用草种菇,点草成金?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最开始的整整三年里,实验始终没能成功。最后,林占熺破釜沉舟,辞去了副处长的职务,还借了五万元钱,作为科研经费。要知道,当时他们全家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不过一百块钱,五万元钱是相当于他们四十多年收入的无底洞!

  一千多个日夜的攻关,一次次饱尝失败心酸,又一次次重燃希望信念。1986年的一个午夜,又忙碌了一天的林占嬉,正在埋头整理仪器。突然,他发现手中的一个菌种瓶里好像有些异常。定睛一看,那....那不正是一朵小小的香菇吗?三年,三年了,实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那一刻,眼泪从林占嬉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是的!菌草技术成功了。如果用个人的名义注册这项开创性的发明,意味着无限的商机、巨额的财富。然而,林占熺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孩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是他始终不渝的志向。

  林占熺告诉我们,他希望像菌草一样深深扎根,把这项技术,撒遍这片热爱的土地。这些年来,林占熺没有满足于最开始发现的芒萁草。他先后筛选、培育出45种能够种出食用菌的植物,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菌草家族。这些菌草不仅可以作为经济作物利在当下,大家看,它还能够防风固沙、降低盐碱,功在千秋。

  1997年,菌草技术被列为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扶贫协作项目。但是,在水土丰润的福建能够发展的菌草产业,在苦寒干旱的西北能否落地生根?这又是一道未解的难题。

  林占熺再一次主动请战,他带着六箱菌草前往宁夏,住窑洞、战风雪,历经两年寒暑,终于克服水土、温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让菌草造福当地人民。这段故事被写进了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中,剧中人物凌一农的原型就是林占熺。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现在菌草技术已经传播到了全国的506个县。这株小小的菌草,既是金山银山,更是绿水青山!不仅帮助数以千万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每年还能减少两千万立方米的木材消耗,为碳中和、碳达峰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菌草技术还推广到了全球106个国家。这株小小的菌草,既是扶贫援手,更是友谊使者。2001年,习近平同志在接待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外宾时,亲自向他们推荐了林占熺和他的菌草技术,开启了菌草援外二十年的历程。

  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新,手把手地教会了当地村民种菌草、养蘑菇。在当地,许多人,包括警察部长,都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就叫“菌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带来幸福的中国神草。从南太平洋,到非洲,再到拉丁美洲,纵然山川异域,却有菌草相连。

  “一心向党、一生奋斗,一把菌草、一身干净”,这是今年已经78岁高龄,却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的林占熺,生生不息的赤子情怀,也是我们作为菌草事业的记录者和报道员,推陈出新的时代命题。这些年来,我们没有止步于常规的报道。我们自编自导了广播剧、还写了以菌草主题的小说《幸福草》,我们带着丰富多彩的融媒体产品,走入校园、走进社区。我们讲好菌草里的中国故事,传递好林占熺身上的中国精神,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身为一名记者,我也愿做小小的菌草,深深扎根,希望大地永远绽放丰收的笑容!

  福州广播电视台 占仕营 采访江中村民

  福州广播电视台 占仕营 采访秋收农民

  福州广播电视台 占仕营 采访塘里村委

  专家点评:

【纠错】 【责任编辑:张泽月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