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1/ 23 10:32: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天坑村”下庄:百家宴上多了年轻面孔

字体:

  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全村126户的村民代表聚在一起观看“村晚”演出,吃百家宴团年饭,共话下庄村发展变化。与往年不同,这次百家宴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下庄村,四周被千米绝壁合围,犹如陷在天坑中,因此又被叫作“天坑村”。为了摆脱贫困,1997年开始,时任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带领村民用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出山公路。

  近两年来,下庄村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些荣誉又转变成发展的动力。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说,下庄村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党性教育基地村”建设。村民的房屋进行了升级改造,入户道路得到了硬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百家宴上,村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年轻人都回家乡过年了。

  26岁的沈玉全是修路英雄沈庆富的儿子。父亲修路牺牲后,他坚持读书,长大后走出大山,外出务工。目前他在苏州工作,年收入5万多元。同样通过下庄天路外出求学、参加工作的蒋宗菊和杨宏等,也纷纷赶回下庄村,与老人们一起过春节。

  “父辈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外面世界的路,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沈玉全说,“等我们创业成功后,一定会回报家乡,为下庄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贡献。”

  如今的下庄村,美丽民居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千亩柑橘结着金黄的果子,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下庄变成了“康庄”。面对家乡的巨大变化,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不仅乐于回家过年,有的还留在了家乡创业。

  村民陈祖英年轻时参与过修路。后来,为了让儿女在县城上学,他们一家搬到县城,开了个小饭馆。如今,儿女大学毕业,陈祖英又回到下庄村将老屋翻新,开起了下庄村第二家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更让她高兴的是,去年3月,她的女儿袁孝鑫也回来了。

  大学毕业后,袁孝鑫曾在重庆市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回到村里后,袁孝鑫在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当讲解员,并担任村里“政策宣讲服务队”副队长,负责向村民们解读政策文件,宣传村规民约。此外,她还有自己的一番计划:把老房子改造成咖啡馆,再把家乡的手工艺品卖出去。

  “好多年没见过这样的热闹年,没看过这样的大戏,这就是幸福啊。”71岁的村民陈正凯高兴地说。从当年他参加修路,到如今下庄村的发展变化,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现在,他的儿子在山东务工,月收入7000多元,自己在家种植柑橘,收入也不错。

  “最大的变化,就是房子变漂亮了、公路修宽了、产业发展起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我儿子也看到这么大的变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家乡了。”陈正凯说。(记者赵佳乐,参与采写:卢先庆、鲁作炳)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930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