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 20 17:48:46
来源:新华网

“我眼中的丰收”蹲点日记|“都市农旅”里的“发展经”

字体:

  新华社天津9月20日电(记者栗雅婷、徐思钰)金秋九月,天气渐渐凉爽,农户曹先云的采摘大棚里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翠绿色的“阳光玫瑰”葡萄在太阳的照射下晶莹闪亮,游客们穿梭在葡萄架之间,不时把“心仪”的葡萄“收入囊中”,手里的篮子装得满满当当。

  时下,大棚里的葡萄喜获丰收。在天津市东丽区胡张庄村,像曹先云这样的葡萄种植户有百余家。2000余亩葡萄种植基地变身游客“打卡胜地”,一颗颗葡萄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我们不断丰富葡萄品种,游客们口口相传,来观光采摘的人越来越多。”曹先云满脸欣慰地说。她的采摘园今年预计能产近6000斤葡萄,旺季一个月的收入就能达到五六万元。

  近年来,“都市农旅”成为天津不少近郊农村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农业+旅游+生态+文化”的综合发展模式越来越受欢迎。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总经济师赵先健说,2023年以来,天津市乡村旅游市场恢复迅速,今年1月至8月,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次1883万人次,营业收入42.6亿元。天津的乡村旅游正在由微到众、由散到聚、由自发到设计、由单一到多样转变。

  游客在天津市东丽区欢坨村的暖棚里采摘欢坨西红柿。(受访者供图)

  在天津市东丽区欢坨村的暖棚里,成排的西红柿苗整齐排列。“目前,全村西红柿种植面积约1350亩,吸引了京津冀地区不少家庭来观光采摘。除了采摘,消费者还可以选购包括西红柿在内的多种蔬菜种苗,作为家庭景观植物进行养育。”欢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田国雨介绍,近几年,以“欢坨西红柿”为主题的农旅活动给村里的种植户带来了近千万元的收益。

  每年“五一”假期前后,村里会举办“欢坨西红柿节”,目前已连续举办四届。在今年的“欢坨西红柿节”上, 特色美食市集、非遗文艺展示、群众文艺表演、基地采摘等活动丰富多彩。

  “‘农旅结合’是我们近郊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我们将建成以西红柿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包括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特色主题活动等,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田国雨说。

  学生们在天津市东信花卉有限公司智能化温室花卉种植基地参观。(受访者供图)

  今年旅游市场持续复苏,研学游成为旅游消费热点,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天津市东信花卉有限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将花卉种植与研学旅游相结合。穴盘苗移栽、盆花幼苗定植、外植体无菌系建立……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参观智能化温室花卉种植基地,还可以自己动手培植花卉。

  天津市东信花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渌切说,目前园区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已经初见成效。“今年1月至8月,园区累计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未来我们还将在园区内引入卡丁车、垂钓、露营、赛马场等项目,将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他说。

  “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民乐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津将深入挖掘独特资源和特色亮点,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金汇江说。

  策划:齐慧杰、吴黎明

  统筹:于卫亚、邵香云、曹晓轩

  记者:栗雅婷、徐思钰

  海报:冯娟

  编辑:任彦逸

【纠错】 【责任编辑:成岚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987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