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 26 11:07:01
来源:中国记协网

庆阳市融媒体中心赵丹: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

字体:

  赵丹

  从事新闻工作的7年里,我采访过各行各业的人、记录过各种各样的新闻故事,有许多难忘的面孔、精彩的画面、感动的瞬间,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思绪万千……这些人和故事,汇聚成一股力量,一种激荡人心的力量,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一种令人热泪盈眶的力量。

  这位老人叫徐连江。他23岁参军,25岁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随后投身祖国建设,开发北大荒,支援大西北,哪里需要去哪里!

  多次采访这位老人,每次都让我泪目。回忆起战争的惨烈、战友的牺牲,老人泣不成声,但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老人笑得比花儿还灿烂。在每一个党和国家的重要活动日和纪念日,老人都会穿起军装、戴上勋章,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庆祝活动,最后再致以一个标准的军礼。

  2021年七一前夕,徐老收到了一份特别又珍贵的礼物——“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捧着沉甸甸的纪念章热泪盈眶,激动地说:“党一百岁了,我高兴,唱几首歌献给党和伟大的祖国。”

  这位与党同龄的百岁老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壮阔历程,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他也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有幸认识他、了解并记录他的故事,让年轻的我坚定地相信:坚定信仰,永远跟党走!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人们前行,总有一种抉择发生在危难之际。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暴发。当我们的生活按下暂停键的时候,有一群“逆行者”,他们选择冲向疫情一线,毅然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脱亚莉就是其中的一员。

  2020年1月26日,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脱亚莉刚刚做完抢救手术,听到院里援鄂医疗队的号召,她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名。第二天,她瞒着父母出发,在机场,她临危受命,被组织任命为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奔赴武汉。

  “丹丹,我把头发剪了,穿脱防护服省时间。”“丹丹,我早餐吃了个鸡蛋,不敢多吃,我怕上厕所,防护服紧缺,我不能浪费”……在脱亚莉援鄂期间,我一直通过电话和微信对她进行采访,当我知道她冒着生命危险去处理病人排泄物泄漏事故时,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当我知道她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我流下了钦佩的眼泪。

  我在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她这样义无反顾地迎难而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做出这样的抉择?她微笑着告诉我答案:“53个日日夜夜,虽然经历着身体上的累,但精神得到了洗礼和升华;53个日日夜夜,在战疫前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家国情怀和国家力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人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泪流满面。

  2018年,在华池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中国化学工程集团青年干部邱军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挂职帮扶。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走遍了华池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200多户贫困户,手里的扶贫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跑项目、育产业、直播带货,给钱给物送温暖……两年的时间,邱军用心用力更用情,扶贫扶智更扶志,和同事们一起,推动华池县脱贫攻坚跑出了“加速度”。2019年,华池县提前一年整县脱贫。

  可就在距离挂职期满仅剩40天时,他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在重症监护室,他颤颤巍巍地写下了生命最后的工作总结:

  “全年和四季度工作总结,数据完善到11月30日;

  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

  2021年1月8日下午,邱军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他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时代楷模”。

  当我走进华池县的山山川川,看着荒山披上了绿装,看着一座座牛棚里的牛膘肥体壮,看着从生产线上运出的沙棘汁,我仿佛看见邱军正满怀希望地凝望着这片红色的热土,耳边回荡着他的话:“我从农村走出来,现在又想回到农村去,就是想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一点事……”邱军用一腔热血和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谆谆嘱托。

  我是一名记者,我的青春之花应该怎样绽放呢?我想,年轻的我,要沿着前辈的足迹和信仰,走在前辈曾为之奋斗的路上,记录时代风云,讲述更多平凡而动人的故事,传递更多让你、让我、让我们奋发前行的力量!

  庆阳市融媒体中心 赵丹 工作照

  庆阳市融媒体中心 赵丹 工作照

  庆阳市融媒体中心 赵丹 工作照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2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