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 26 11:00:33
来源:中国记协网

中国新闻社黄钰钦:在生死营救里,感受记录的力量

字体:

  黄钰钦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记者黄钰钦。我想通过三串数字和大家分享我要讲的故事。

  9.10。

  一提到9月10日,大家会想到什么?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教师节。但直到我接触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让我知道原来9月10日还是另一个日子——世界预防自杀日。

  自杀是人类社会最隐秘的伤口。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70万人自杀身亡,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死于战争和很多常见疾病的人数。其中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更有我们陌生的普通人。更重要的是,相当多的自杀者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帮助和干预。

  这是一排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平房。白色的外墙已经发黄,门前的灌木丛参差不齐。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很难想象,但就是在这样一栋建筑里,几乎每天都进行着关于生与死的营救。

  全国最早的心理援助热线之一就设立在这里。电话铃声响起,热线咨询员按下接听按钮,面对来自各地的求助者,咨询员在电话中和对方谈论着抑郁、自杀一类的话题,语气平静,就像在谈论日常的天气。

  但在电话的另一头,却汇集了最复杂的情绪。委屈、愤怒、绝望,每一种情绪又转化为咒骂、抽泣、痛哭。这一切通过一条电话线传递到这一排平房里,等待着安慰和疏导,乃至一场生死救援。

  在援助热线工作13年的王景娜告诉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记者,手里的笔就像一束光,为那些不易被关注到的边缘群体点亮。当我看到咨询员们不断接起和放下每一个电话,我相信这是一个值得被更多人关注到的隐秘角落。

  800-810-1117。

  这个号码就是北京心理援助热线的电话。

  在心理援助热线的内部,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只麦克风,以及一个大号水杯。每一个热线咨询员正是通过这样的“装备”,将站在危机边缘的人们一次又一次拉回来。

  但是刚刚加入热线不久的郭毅玮却跟我说,她受到最大的误解就是“被崇高化”。她说,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有能力把试图自杀的人“说活了”。但实际上,从来没有什么问题,是通过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

  在与10多名咨询员相处的一个月里,我逐渐了解到,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的是系统性问题。

  由于人手不足,每天的来电数量远远超过她们能接听的上限。“我是真没想到,连死都要排队”,这是来电者对咨询员最常见的抱怨。长期面对负面情绪,不少咨询员称自己是“情感垃圾桶”,他们亟需专业的培训来疏解和保护自己。

  一个个问题交织,“复杂”构成了这个故事的底色。而展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是记者的能力,更是责任。尤其当阅读成为奢侈品,当社交媒体上的视频越来越短、背景音乐越来越吵、人们的耐心越来越有限,一些坚守反而更有意义。我希望能用文字的美,去呈现复杂的真。

  〔2021〕 15号。

  这是一份文件的编号。国家卫健委在2021年1月8日发布一份文件,从国家层面对心理援助热线进行技术指导,也是这个故事选题的来源。

  作为一名中新社的时政记者,在官方文件里找到选题是一项基本功。“官话民说”,一直以来是中新社坚持的风格之一。讲好故事,正是“官话民说”的重要方式,就像架起一座桥梁,将字斟句酌的宏观政策,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落脚在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

  这样的故事,充满力量。稿件发出后,我看到许多人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并鼓励他人不要放弃。稿件还荣获2022年中国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被更多人的所看到。

  更可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力量正在参与到心理援助中来。从热线建立之初就加入的韦晓艳跟我说,一段时间以来,来电者的第一句话都是,“我是在网上搜自杀和安眠药,搜到了你们这个电话”。也许对方并没有轻生意向,但这个行为本身已经足够美好。

  今年是我成为记者的第五年。我始终在问自己,什么样的记者是好记者,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通过这一次采访,我感受到记录的力量,也似乎得到了答案。

  好记者像光,用好故事照亮那些值得被关注的隐蔽角落。好记者像镜子,用好故事直击复杂而深刻的真实。好记者像桥,用好故事连接起官方话语与民间表达,让社会的发展与民众的生活得以同频共振。

中国新闻社黄钰钦采访世行前常务副行长冯慧兰

中国新闻社黄钰钦两会外长记者会提问

中国新闻社黄钰钦专访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马凯硕

  

 

【纠错】 【责任编辑:张泽月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