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的全球发行,到推出以中国故事为蓝本的音乐剧《忠诚》、民族歌剧《康定情歌》……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廖昌永以多样化的形式探索中西方艺术的融合创新,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近日,新华网连线廖昌永,共同探讨如何创作高水平、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深度解读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守正创新 不断加强文艺队伍人才培养
今年,廖昌永带来了两份提案,其中一份提案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包括高等音乐学府如何融入街区、社区,如何更好地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第二份提案关于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中国应当如何加强国际合作,走向国际。
廖昌永指出,对于艺术家而言,品德修养很重要,希望艺术家们要立德修心,给观众、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上海音乐学院对学生培养定位是“德艺双馨、红专兼备、国际视野、全面发展”,如何建立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队伍,如何创作高水平文学作品,是当下值得思考的事情。
用心用情 为观众呈现高质量艺术作品
廖昌永表示,文化发展跟新兴媒体技术发展密切相关,音乐亦是如此,在新技术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些优秀的电视文艺节目、文化类节目,正是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作品及演员背后的故事。
“要创作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要表演好一个人物形象,一定要深入到生活中去感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先把自己感动,然后才能去感动观众,才能感动你周围的人。一个节目或者一个作品,只要你用心去做,你花时间去做,就一定会收获大家的喜欢。”廖昌永说。
中西融合 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2021年,由廖昌永主编的图书《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在全球发行,成为中国艺术歌曲走向国际的重要文献。廖昌永介绍,在做《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国际出版的时候,团队用了很多心思,挑选了16首具有较高文学水准的诗词谱写了这些艺术歌曲,并在音乐会上将书法、绘画、陶瓷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给听众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无论歌剧也好,音乐剧也罢,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跟中华文化融合在一起之后,一定会产生一批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作品。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会有更多的经典歌剧走向国际,会有更多的同行和我们一起来演唱中国的歌剧、音乐剧。”廖昌永表示。(文/李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