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举措接踵而至 各地吸引外资开启“倍速”模式-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3 08:3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多项举措接踵而至 各地吸引外资开启“倍速”模式

字体:

  近期各地接连出台措施,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出了包括提高引资奖励、提升便利性等一系列稳外资举措,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高技术行业、先进服务业等。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还有更多吸引外资的举措“在路上”。总体看,各地吸引外资开启了“倍速”模式。

  激励性措施加大引资力度

  近期各地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力度“引人注目”。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依据各自资源禀赋,推出不同的激励性举措。

  东部沿海省份中,广东近日出台专项方案,拿出真金白银吸引外资,最高奖励1.5亿元,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江苏发布的吸引外资若干措施提到,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推进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围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

  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积极性也很高。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光近日在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安徽自贸区将积极推动电信、医疗、金融、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支持各片区率先落地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新模式。

  陕西今年实施的吸引外资政策中,对于制造业吸引外资专门发布文件,而且注重优化外资利用布局,提出引导先进制造业向关中城市群聚集发展,鼓励低碳环保型制造业向陕南布局,能源化工类制造业向陕北布局,科技研发向秦创原总窗口聚集。

  近年来,中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势头明显加快。究其原因,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分析,中国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外资从过去集中在规模化、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高技术、人才密集型企业。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在东部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背景下,基础条件较好、产业链供应链较成熟的中部地区外资流入增势较快。

  便利性措施为外企经营“护航”

  人员、资金等要素是否能便捷跨境流动、能否参与政府采购等是外企关心的“痛点”,各地出台的最新政策也聚焦了这些方面。

  比如,针对跨国公司普遍关心的数据要素跨境流动,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布国内首份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深圳则明确,其将围绕金融、科研、信用、贸易等重点领域数据跨境需求,探索建立可自由流动的一般数据清单。

  在商务人员往来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政策中明确,对于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随行配偶、未成年子女的签证入境有效期放宽至2年。

  北京等城市还有“自选动作”。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在此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北京正在编制北京市英文地图,协同铁路、地铁、公交、租车等共同为外籍人员提供更好服务。

  就外企关心的政府采购,5月中旬,商务部专门召开专场外资企业圆桌会。“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欢迎外资企业发挥技术先进、产品质优的优势积极参与政府采购。”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会上表示。

  增量政策措施“在路上”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部委和地方层面还在研究出台新的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称,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启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修订工作,全国目录的修订将继续以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同时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商务部也表示会出台吸引外资的相关配套措施。“我们将在扩大准入、投资促进、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我们还将会同各方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表示。

  地方层面,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将在5月底举行,在此期间,将举办一场投资中国·外国投资促进机构圆桌会和两场产业投资促进专场活动。中部六省也将组建经贸代表团、招商小分队,与参会的各国企业和机构进行点对点洽谈对接。

  “目前已经有来自日本、新加坡、韩国、阿联酋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促进机构积极报名,这说明外国投资促进机构看好中部地区的发展,愿意积极参与中部地区的建设。”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民强此前在发布会上介绍。(记者 陈芳)

  【记者观察】

  外资企业加大布局“落子” 中国 “磁吸力”从何而来?

  今年以来,作为全球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展现出了引资韧性与吸引力。来华考察调研、展业兴业的外资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许多外资巨头以真金白银为中国经济发展投下“信任票”。

  知名跨国药企罗氏制药宣布加码在华投资;苹果的亚洲最大零售店在上海开门迎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投资25亿欧元,强化在华研发实力;宝马集团计划增资200亿元,推动在华工厂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

  还有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外资金融机构加大布局,“落子”中国:国际主流卡组织万事达卡与网联设立的万事网联公司开业,成为我国第三家银行卡清算机构;外商独资的渣打证券正式展业、法巴证券获批设立;外商独资的安联基金开业……

  数据显示,一季度,在去年同期创历史的高基数影响下,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有所下降,但新设外资企业达1.2万家,同比增长了20.7%。新设企业数量增长有风向标作用,有望对未来到资形成一定支撑。

  “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反映出跨国企业投资中国的热情较高。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虽同比下降,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有所改善。”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静表示。

  我国引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对外资的“新引力”。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引资达377.6亿元,占全国引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我国对外资的“磁吸力”从何而来?专家和海外人士认为,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充足的人才资源、完备的产业门类体系、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都是吸引外国投资者的重要加分项。

  首先,超大规模市场为吸引外资提供基础优势。“中国对外资最大的吸引力是市场。”意大利中国商业发展论坛主席伊万·卡迪洛表示,中国平均每24小时就有2.7万多家新企业注册、8万多辆汽车下线、近50亿美元的产品在网上售出、约3亿个包裹被送达,看到这些数字就应当明白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潜力和规模。

  其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投资中国就是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投资中国、加码中国、深耕中国的外资企业也将赢在中国。

  近期,南非联合银行在北京设立了外商独资企业泛非(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南非联合银行集团国际业务首席执行官时撷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非联合银行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源于中国与非洲之间密不可分的经济联系及贸易往来。设立子公司的举措,将为集团带来大量商业机会并促进其非洲业务增长。

  最后,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发布,各地也密集推出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的举措。

  一季度,中国贸促会对超600家外资企业进行了营商环境调研。受访外资企业对在华经营预期总体乐观,过半数预期未来5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会提高。

  就进一步打造有利于外资发展的营商环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建议,全方位深层次改善市场环境,加快营造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依法平等获取资源要素、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投资服务,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提升其在居住、交通、支付结算等方面的便利度;在保持外资规模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张琼斯 常佩琦)

【纠错】 【责任编辑:张樵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