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11/ 01 16:35:49
来源:中国华能

非凡十年·讲述丨水电追梦人马洪琪

字体: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作为一名水电人,马洪琪一直把治理江河、兴利除害、为国为民当作己任,与高山为伴,与江河共舞。把小湾水电站打造为“国际里程碑”后,近十年来,他带领团队又在坝工技术和高坝通航技术领域拿下多项世界第一,让“中国创新”再次镌刻在世界水电之巅。

  今夏,川渝地区出现的缺电问题,让能源安全备受关注。“双碳”目标下,水电将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西南地区水风光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的推进,会催生许多水电新课题。面对已知与未知的挑战,年已八旬的马洪琪依然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带领团队挺进水电技术“无人区”,在创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大坝博览会”两件“重量级展品”

  2002年,“世界最难”的小湾水电站开工建设,拉开了澜沧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序幕。此后,10座大型水电站次第而起。

  澜沧江堪称“大坝博览会”,每座电站采用不同的坝型。继小湾水电站之后,十多年来,澜沧江又诞生了两座“国际里程碑”工程——国内首个创新实施“数字大坝”的糯扎渡心墙堆石坝,以全面数字化、部分智能化建设的黄登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糯扎渡水电站装机容量585万千瓦,是云南境内最大水电工程,工程将国内外各大土木工程类奖项收入囊中。

  糯扎渡水电站心墙堆石坝,在已建的同类坝型中居世界第三,比中国已建的土石坝跨越了100米的台阶,超出了我国当时规范的适用范围。那时,马洪琪组织业主、设计、科研单位共计150余人开展联合攻关,历时五年,解决了土石坝变形控制、渗流控制等难题,使特高心墙堆石坝满足了相关要求;联合天津大学开发出“数字大坝”筑坝技术,大幅提升了中国土石坝的施工水平,为后续国内高土石坝建设采用“数字大坝”筑坝技术开创了“先河”。

  2018年4月,中国最高、世界第二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黄登大坝全线封顶;同年7月,黄登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大坝渗漏量创造了国内同类型同规模大坝坝体最小渗漏量纪录。

  当时,国内坝工界对碾压混凝土坝颇有疑虑,马洪琪带领团队建设的黄登大坝给碾压混凝土坝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由于准确把控了碾压混凝土坝关键技术和使用了全面数字化建造,黄登大坝建设质量优良,施工过程中未发现裂缝,大坝取芯创造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世界新纪录。坝工界对黄登大坝的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各团组纷纷远道而来观摩借鉴。

  作为澜沧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总工程师,马洪琪时刻保持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科学家精神和爱国情怀,带领团队不断攀登水电科技高峰。“每当与团队一起攻克难题,重新书写国内甚至世界‘第一’‘之最’时,内心总是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他说。

  给水力升船机打上中国标签

  在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澜沧江公司“水力式升船机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马洪琪代表研究团队在人民大会堂领奖。

  这是马洪琪和研究团队历时十余年联合攻关,发明的一种利用水能作为提升动力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全新升船机。业内专家评价,水力式升船机堪称世界首创、中国原创,是世界通航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它的出现为高坝通航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先进、实用的技术选择,是升船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

  水力式升船机的原理看似简单,但其研发、建设到投入使用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与挑战。2004年,景洪水电站提出建设水力式升船机的计划,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与试验,于2008年开工建设。

  从计划提出到建成运行,整个过程持续了十余年。其中,最艰难的是2011年初试失败到2015年试验成功的五年间。这五年里,业内开始出现了很多对水力式升船机质疑的声音,来自外界各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人提出放弃水力式升船机,回归传统。面对种种质疑,马洪琪对大家说:“科学研究要宽容失败。水力式升船机的原理正确的,优势是明显的,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句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又经过上百次试验,2016年,西双版纳海事局、西双版纳航务管理处分别发布试通航公告,宣告世界首创的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建成运行。

  今天,再说起这个曲折艰辛的过程时,几乎所有参与者都同时提到了一个词:信念!在水力式升船机的研发过程中,这是一个高于技术、高于知识,但又真实存在的神奇力量,支撑着研发团队走过一路的艰辛和坎坷,最终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勇闯水电创新“无人区”

  科技创新一直伴随着澜沧江水电建设的步伐。对于集团公司水电板块而言,勇于创新,也早已成为植入精神里的一种本能。

  在攻克工程建设难题的同时,马洪琪带领团队一直坚持推动产学研合作,研究解决水利水电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马洪琪主持的“300米级高面板堆石坝适应性及对策研究”,推动了高面板堆石坝向300米级发展;主持的“超高土石坝安全建设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对高心墙堆石坝重大技术成果进行了总结并规划了下阶段研究方向;针对梯级电站大规模投产实际需求,指导并带领研发团队开展水库大坝运行智慧管理技术研究……通过这些国家和行业级重大项目的研究,推动了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的解决,助力水电行业科技进步。

  2019年,马洪琪获得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他说:“水电建设没有个人冠军,只有团体冠军。这项荣誉,是中国水电界的光荣。”马洪琪最喜欢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在一起,毫不保留将几十年来从事水电工程科技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传授给他们,指导新一代成长为业内专家。这位从大江大河里成长起来的科学家就这样把他的水电情怀传递给一代又一代水电人。

  澜沧江公司现任总工程师周华说:“马院士每干完一个工程,我都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那种依恋。他的这份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他是我们的领路人。”

  未来,我国水电开发将逐渐向西南高寒高海拔地区转移,难度会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更高、输电距离更长、生态环境更脆弱等。

  目前,马洪琪仍在从事高海拔水电站绿色智能技术等研究。谈到未来,他说:“‘双碳’目标下,集团公司加快了绿色转型步伐,水电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将大有作为。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新一代水电人,为集团绿色转型发展和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水电报国的初心,我一刻都没有忘记。”

  虽已年至耄耋,但马洪琪将带领团队再赴新使命,迎着挑战前行,追梦水电、筑梦水电、圆梦水电。

【纠错】 【责任编辑:吕爱玲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43000000000000001119930121169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