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植物学家的使命与担当-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6/11 09:25:31
来源:新华网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植物学家的使命与担当

字体:

植物通常被视作自然界中静默的存在,但从旧石器时代的种子采集,到《本草纲目》的智慧结晶,植物学成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植物学家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人类对生命演化的认知,更为人类生存筑起一道绿色的科学防线。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顾红雅走进北京市丰台区璞缇学校,与现场200名青少年一起与植物“对话”,感悟植物学家们的科学家精神。

看到“植物”两个字你最先会想到什么?……顾红雅的提问与讲解,仿佛带领青少年们走进了植物“大家庭”,这里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菊科、豆科、蔷薇科、十字花科、葫芦科等植物。顾红雅依次展示了不同科类植物的图片,生动直观地帮助现场青少年了解植物、认识植物。在这些植物背后,不得不提到植物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的贡献,顾红雅身在其中,更是感触颇深,她从袁隆平扎根田野数十载,以执着与智慧破解水稻高产的密码,讲到李振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再到屠呦呦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拯救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她表示,上述每一位科学家都是用科学改变世界的伟大植物学家,他们取得的成就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体现在责任与担当。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科学家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

“植物如同地球的守护者,为生物制造氧气,向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和各种材料,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美好的自然馈赠背后则是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守护。”顾红雅说。她鼓励青少年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勇于深入植物世界,去探寻更多未知的宝藏。

北京市丰台区璞瑅学校德育副校长佟萌介绍,顾教授通过生动故事、图片展示、互动问答等形式,将科学家精神具体化为“好奇心”“探索精神”“坚持不懈”“细致观察”四个关键词,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他表示,学校未来将持续深化实践,把科学家精神深度融入科学课、劳动实践、科技节等活动中,帮助学生点燃好奇心与探究欲,培养观察力、毅力、严谨态度等关键品质,进一步理解科学价值、拓展视野,推动科学素养提升,培育积极学习品质。

本次活动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和丰台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活动得到了中国植物学会女植物学家分会、北京市丰台区璞缇学校的大力支持。

【纠错】 【责任编辑: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