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11/ 12 16:30:21
来源:科普中国

拍照不好看?试试站在相机的角度“思考”一下……

字体:

        每年秋天,看见金黄的银杏叶,我拿出手机拍照,无论变换多少种角度,手机里只不过留下了一些平平无奇的照片,难道,是我的摄影天分不够吗?

后来又遇到了很多次这样的情况,看见草地上成片的蒲公英,拿起手机,收获了一张平平无奇的照片;看见春天满树盛开的桃花,拿起手机,又收获了一张平平无奇的照片……

        为什么眼睛观察到的漂亮景物,拍下来就没那么好看,难道,问题出在相机上?思来想去,原来问题的根源是:我所见,非相机所得。

        01

        相机与我们“看到”的风景

        为何不一样?

        看见美好的景物,打开相机,按下快门,记录工作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相机传感器记录下景物信息,接着转换为数字信号存储起来。相机“看见”的景物,和屏幕显示出的照片,它们之间是一致的,有严格的数据作对照。

       可是人眼与相机观察同一景物的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这是问题所在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相机也是仿生学的作品,它和人眼的成像机制大体上是一致的。人眼的晶状体能够折射光线,相机镜头同样如此;瞳孔能放大缩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相机中的光阑也能放大缩小从而控制进光量;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细胞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传递给大脑,现代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也是将光转换为电信号,再将信号传递给处理器。成像原理大体相似,成像效果非常不同。

        02

        双目视觉与单相机成像不同

        两只人眼观察到的景象之间是有差别的(轮流眨眼可以体会到这种差别),大脑利用两只人眼观察到的景象“脑补”出了立体的世界,相机拍摄的图片则是一幅平面图。现在,闭上一只眼睛,把自己左右手的两只食指伸出来。你会发现光凭一只眼睛很难判定他们的位置关系。相机拍摄的图像也是这样,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图片里表现得不那么明显。在观看照片时,也会感觉它非常“单薄”。

        解决这一差异的技术已经出现了,只是应用范围还不太广泛。在图像的记录端,已经出现了模仿人眼视角记录影像的设备。它们往往有两个镜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与人眼之间的距离相近,用于记录类似于人的左右眼分别观察到的图片。这些设备可用于3D电影的拍摄。

        在图像的显示端,目前还没有便携式的裸眼立体图像显示设备。人们需要在电影院里,佩戴专门的3D眼镜(由偏振镜片构成),才能观察到立体的场景。这对投影设备以及眼镜都有特殊的要求。要想在生活中随时观察立体图像,还需要“光场显示技术”的助力,这种技术能将两幅图像分别送达人的双眼,而且不需要佩戴眼镜,具体原理比较繁琐,就不在这里展开说啦。总之,由于成本和设备体积原因,这种显示技术也没有大规模应用。

        03

        清晰成像的横向范围不同

        人眼能够观察到的范围很广,单眼的视场大约为150°,双眼视角能够达到200°。但是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很小,只有几度。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眼睛能够清晰的字不超过十个。

        不信?我们不妨试一试,随便盯着一个字,然后感觉一下周围还有多少字是清晰的。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了,那为什么还有“一目十行”的说法呢?这是眼球在快速转动,利用狭小的清晰视野快速扫描不同位置的景象。相机则不是这样,离相机距离一致,方位不同的物体,都能够清晰成像。一般来说,手机上配备的相机视场角大多在40°-120°,拍摄出的图片在各个角度都是清晰的。

        从拍照设备的角度看,把各个位置都拍得很清晰当然很好,在摄影的角度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人们在欣赏美景时,清晰成像范围内往往是景物中美丽的那部分,杂乱的次要元素则不在清晰成像范围内,变成了模糊的旁景。眼睛被美丽的景物所吸引,在我们眼中景物周围的东西都是模糊的,存在感很低。如果此时拿手机拍下一堆照片,在翻看照片时常常会感觉拍得很一般,就是因为景物周围杂乱的旁景在照片里变得十分清晰,存在感十足。

        04

        清晰成像的纵向距离不同

        前面讲了相机与人眼的“横向”成像特性,他们的纵向成像特性其实也不太一样。一般大家把纵向的成像特性叫做“景深”,是说相机拍摄时能够清晰成像的空间深度。

        拿着手机拍摄两米外的景物,景物前一米到景物后四米这个范围内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是清晰的,这说明清晰成像的空间深度(景深)为 5 米(不同参数的相机景深不一样)。同样的,人眼在观察外界的时候也有清晰成像的范围。当人眼注视正前方 25 厘米处的物体时,能够看清的空间深度为 23.6-26.6 厘米(景深为 3 厘米,这一数值会因人员以及光照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人眼在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时,景深范围不同。观察近处时,景深范围很小,观察远处时,景深范围比较大。相机的景深范围不仅取决于拍摄物体的距离远近,还跟相机镜头的焦距,光圈值等参数有关。

        观察者人眼的景深与拍摄设备的景深不相同时,人眼所观察到的图景与照片记录的图景就有差别。这些差别或许让照片看起来平平无奇,也可能使照片更加惊艳。手机摄像头结构特定决定了它的景深比较大,清晰成像的纵向距离很长。手机厂商往往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模仿浅景深的拍摄效果——拍摄主体清晰,背景进行模糊处理,使拍摄的照片看起来更漂亮。

        05

        从相机的“视角”看世界

        更能拍出好照片

        目前的手机都装配了三个或是更多的照相系统(各个系统的焦距不同,拍摄到的景象范围不同),不同的系统拍摄所得的照片也各有特色。针对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相机,调用广角相机(视场角很大)来拍摄宏大的场面,局部的美景就用长焦相机(视场角比较小)去捕捉。

        在成像视场内尽可能突出主体,使用小景深的相机(焦距越长、离景物越近,光圈越大,景深就越小)能够很好的减小拍摄主体之外的背景干扰。摸清楚相机成像特性后,拍照会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希望学习了这些之后,大家都能在这绝美的秋季拍摄出一张又一张精彩的照片!

 

【纠错】 【责任编辑:刘畅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75978